陈宣表面上强作镇定。跟着张元、于羽两位同窗,往县衙旁边的县学走去。
心中却紧张的回忆着这个世界的书生都是学的什么内容。
根据原主的记忆,这个世界,类似于华夏的古代。
识文断字的文士的地位,似乎比华夏古代的文人的地位还高。
这里的人们坚信,掌握并运用文字的文士,具有神秘的文华之气,能够知晓天地隐秘,看透鬼神的存在,所以,文士基本垄断整个社会的做官、祭祀、教育、医术.....等几乎所有跟文字有关的受人尊敬的行业。
而且,文士得到全社会所有人的由衷的尊敬。
但是,文士的身份也极难得到,必须通过几轮残酷的科举考试,才能得到。
普通蒙童,通过县衙的县令考核合格,可以获得文童身份,文童不是文士,只是文士的后备,有资格参与科举考试最低一级----县试的人。
通过县试的人,才能成为最低级的文士---县文士
县令会选拔一个县的文童中佼佼者,收入县学学习,并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进行黜落,赶出县学。
原主以贫寒的身家,坚持读书,并能够跻身县学,证明不仅仅是有坚韧的心性和易于常人的毅力,在学业上也有两把刷子。
只是,原主所学,现在完全不在陈宣的记忆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他看向张元、于羽,
“两位兄弟,可带有圣贤书?”
他要看一看,这个世界的读书人,都是读什么书,看跟自己记忆中原来世界的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在原来的世界,为了演好仙侠剧和穿越剧,他可是下了苦功夫。
一应叫上名的古代书籍,他都是熟读,那些流传千古的名文,他甚至都会熟练背诵。
至于为什么跟两人借书,因为原主太穷了,竟没有书,只有一些残缺的手抄本。
在县学,都是借同窗的书读的。
张元一愣,“贤弟真是刻苦。”
吩咐跟在身后的书童拿过几本书。
陈宣接过来,心中一凉。
没有一本相同。
这些圣贤书,都是上古圣人所作,只是这些圣人,他一个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流传千古的圣贤书,所讲的微言大义,和前世孔圣、亚圣倒有诸多类似之处,但根本不是一类东西。
这可如何是好。
眼前快到县学门口,他站住身形,面露难色,
“两位兄台,不如.....你们先进去。愚弟学问不坚,想再温一温书,等会县尊考核,快要到愚弟的时候,烦请兄台让书童出来通知我一声。”
张元、于羽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理解的神色。
他们都清楚,陈宣孑然一人,家徒四壁,又是一个迂腐性子,穷的连书都买不起,肯定是平时温书不多,现在临近考核,心中紧张,自然要抓紧时间温书。
他们不好说什么,怕陈宣难堪,都是点了点头,吩咐了跟在身后的书童两句,先走进了县学。
陈宣就拿着几本好不容易借来的书,站在离路边稍远的地方,靠着一株青松,紧张的翻阅。
没有办法,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好能记住多少,记多少。
所幸,由于大道相通,这些圣贤书所讲的精义,他理解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于是,他全神贯注的读书,记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这个时候,一行人从远处走近县学。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人,留着修剪的干净、漂亮的长髯,穿着素白干净的衣衫,带着稳重、干练的上位者气息。
旁边跟着一个青衣少年,唇红齿白,很是俊秀。
“父亲,你看那位学童,竟站在树下温书,真是刻苦。”
少年注意到了伫立在轻松旁边的陈宣。主要是陈宣也太是显眼。县学很小,站在门口,门内门外的其他文童都一目了然。
他们都是三五成群,有的在县学院子内,小声聊天。等待着县尊的到来。
他们之中,很多人要么家学渊源,要么家族有背景,根本不惧怕这种小测试。所以,显的从容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