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何时能开始跟您学医?”。
这一,海东终于熬不住了,开口问道。
“藏医、蒙医、苗医、中医,理论相差不太多,只是用药的特点不相同而已。根据都是人体的经络和脉络走向”。老僧人讲了一堆理论上的东西,最后定晴看着海东。
“我在听,您请继续讲”,海东放低了姿态。心里暗道:没准老僧人一高兴,赐我一本秘籍什么的,从此踏上了神医之路。
“年轻人,你是怎么想的”,老僧人谈到此时,脸上才露出今以来的第一次的笑容。
“通过我刻苦努力地学习,从中医基础理论上升到实践,然后成为医学圣手!”,海东坦率地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僧人摇了摇头,“没吃三素,就想上西!”,然后老僧开始叹法号,诵念佛经。
这把海东心里急的,火烧火燎似的,表面上还得装作沉得住气。
越是学问高的人,越是得捧着,而且必须得心翼翼地。这是海东的经验之谈。
“施主,有没有想过,学医仍繁琐之事,可能会扰了施主日常的生活习惯,最终需要浪费掉施主大量的人力、物力乃至于财力?”。
“学医可以利人、利已,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海东坚持着自己的念想。
“通常,学中医的都自己是中医世家,或者年岁比较大,见过的病人比较多也有一些游走四方,见多识广,但总体上都有一个特征:很少见到年轻人,知道为什么吗?”。老僧问道。
“年轻人不愿意学?”,海东信口答道。
“也对,也不对”。
老僧毫不客气地评价着海东的答案。
“相对于西医,中医的理论更复杂。你看,我们中医,包括蒙医、藏医、苗医,看病都要讲究一个望、闻、问、钳四法。就单一个钳,就是号脉,必须得有十余年的功力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否则查不出来。”
“一般来讲,脉象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又可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古时分为二十四脉,明时增为二十七脉,后来又增为二十八脉。这其中的细微差别,非书中记载可学会,必须要从就学习、掌握方能熟练”。
“又比如,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我这么一,你记住了几个?”,老僧笑问。
海东正在努力回想,老僧止住了他。
“你肯定第一要死记硬背,第二要对这些做以区分,第三才是归纳认证,如此,耗费许多精力,未必能记准、记牢靠,如果脉都诊错了,何来的对症下药?”。
“西医现在不用动脑,直接按单诊断,单据全是电脑处理的,通常误差较而中医全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事情,你不了解、不熟悉,是万万不能随便开方的”。
“所以,西医只要你会看诊断结果,四年能成为医生。中医十年未必能成为医生”。
海东问道:“那我能不能拿着西医的检查结果,来用中医的开药呢?”,完,海东庆自夸奖自己的聪明。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的中西医结合”,老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