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基因提取室研究出储能物质配比出成果的时候,秦炀也在着手加强死亡蠕虫对氧气的吸收效率。
我们知道人体参与运输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而红细胞能运输氧气是因为它含有血红蛋白,目前秦炀用于运输氧气的物质也是血红蛋白。
对提高氧气吸收效率的改造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改进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另一个是增大血红蛋白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例如肺的肺泡结构。
对于血红蛋白的改进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件事就交给基因提取室了,而目前短时间能解决的也就只有接触面积的问题,所以秦炀决定先给死亡蠕虫改造一下对氧气的吸收结构。
在仔细观察一番之后,秦炀打算在死亡蠕虫的皮肤表面弄一些可闭合的圆孔,圆孔连接一条导管至皮肤下层,然后在导管尾部制作一个腔室,腔室周围布满毛细血管。
呃……怎么有点像一根棒棒糖('?')?
当死亡蠕虫在地底穿行的时候,皮肤表面的圆孔会紧紧闭合,以防泥土进入。
在皮肤接触到空气的时候圆孔会自动打开,里面的腔室会在肌肉的作用下压缩空间将废气排出,随后腔室快速扩张吸取空气,以达到高效的换气效果。
等待之后血红蛋白的储氧能力改进起来,死亡蠕虫就能维持体内高水平的氧气含量。
确定好方案之后,秦炀连接原本的死亡蠕虫0号和后面继续培育出来1号跟2号,动用所有皮肤及一下的细胞形成预想中棒棒糖样的呼吸结构。
设计并不复杂,不久之后死亡蠕虫改造完毕,开始进入实验阶段。
经过一个整个下午的实验和改进,将原本比较大的圆形腔室改成更小对死亡蠕虫运动影响更低的结构,位置也经过实验进行了更科学的分布,现在在储能物质充足的情况下死亡蠕虫的续航能力提升到了四个小时,在高强度作战四个小时之后死亡蠕虫才会陷入疲倦状态,是之前续航时间的整整两倍。
看着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考虑到自己夜视能力并不强,秦炀再决定明天派死亡蠕虫偷袭大头蚁巢穴,今晚先加班加点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更多的死亡蠕虫来。
然后今晚村子里那些枝繁叶茂的大树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白色的条状物从树枝上垂落,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变大。
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树上的条状物纷纷掉落,随之一起掉落的还有一些干瘪的果子,那些都是平常大树储存营养的部位,现在只是征用了这些果子里的营养。
条状物掉落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随后条状物表面开裂,一条浑身密布细密黑色鳞片虫子从里面钻了出来。
秦炀通过树上的眼睛看着树底下正在吞噬蛋白质外壳和还残存着营养的果子的死亡蠕虫,那些东西将是死亡蠕虫第一批营养补充。
在天此底亮起来的时候,十二条蠕虫从离大头蚁巢穴两百米远的地方纷纷钻出露出上半截开始全力吸收储存氧气,这些死亡蠕虫在体型上要比第一条死亡蠕虫大上许多,长度都达到了三米以上。
等到吸收完氧气之后,死亡蠕虫们纷纷钻回地底,朝着大头蚁巢穴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