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乱则思治。
但世人又往往安于现状,顽固地坚守传统。说起改革,触碰到自身利益,他们就浑身的不舒服。
柳林坝乡召开领导办公会,研究解决拖欠乡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
“到企业划点钱来救急吧,乡里不是有一个团山铁矿吗?”不明里就的胡志强这样建议。
陈乡长说:“到团山铁矿划点钱来救急?团山铁矿有半年没给职工发工资了。”
团山铁矿,是柳林坝乡的重要工业企业,开办于七十年代初期,曾经无比辉煌,每年给乡里上缴几十万利税。
而至今日,资源枯竭,矿价下跌,企业要死不活,早已失却往日的辉煌和生机。
团山铁矿虽然是乡政府的企业,但每年产多少矿,总收如有多少?基本支都有哪些?有无赢利?生产经营如何?柳林坝乡政府根本没人过问。
问题的根源,胡志强不清楚。但林乡长心里一清二楚。
林乡长是市计委下派的干部,年轻有为,有一股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做事果敢。马书记却老谋深算,安于现今的格局,对改革不热心。
柳林坝乡党委政府的九位领导班子成员中,以马书记为首的老头有六位。他们已经干了一届多,经营了四五年,有斗争经验,有群众基础,有人脉资源。
陈副乡长虽然年轻,却也圆滑世故,他明哲保身,不轻易得罪人。
在柳林坝乡推行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
在领导干部会上,凡是涉及改革的事,就有两种态势:老头们按部就班,不表态,不发言陈副乡长是墙头草,两边倒林乡长的政策主张,只有胡志强一个支持者。
要改革、要发展,就要有斗争。要斗争,就要有斗争的资本。至少,要有人和自己一起战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林乡长看得起胡志强这个年轻人,想把他团结到自己身边。
说起团山铁矿,林乡长一肚子火。团山铁矿的法定代表人汪矿长,经营管理团山铁矿十几年,自持劳苦功高,凭着和乡里几个老头的铁磁关系,全然不把其它人放在眼里。
汪矿长把团山铁矿经营成了他的家族企业:驾驶员是他儿子,出纳员是他侄女,炊事员是他女儿,施工员是他兄弟,用的都是亲戚朋友。
团山铁矿是乡政府的乡镇企业。乡政府穷得发不上工资,汪矿长却车出车进,吃香的喝辣的。
这还是乡镇企业吗?不少人这样质问。但乡政府很多领导反对动汪矿长。他们说,汪矿长自建矿山起就一直操劳,劳苦功高!动不得。
这就是利益格局!要动汪矿长,他党委会上的朋友们不会同意。
但是,拖欠乡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是大事,必须要想办法解决。
乡财政要增收,除了从团山铁矿着手,没有其他路径。
林乡长决定,要对团山铁矿进行整顿,不能任其自由散漫的发展下去。
整顿是肯定的了,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整顿,是整顿成败的关键。少数人和多数人的斗争,不容易取胜。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没有人敢反对。整顿得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林乡长想,首先得加强对工业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团山铁矿的领导和管理,要想办法限制汪矿长的权利。
胡志强有办煤矿的经验,林乡长极力推举他来分管企业,让他来做改革整顿的先锋。
马书记他们则认为,胡志强太年轻,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根本不是汪矿长的对手,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马书记他们就同意了林乡长的提议,由胡志强来分管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