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难怪你一直没再推荐ETF呢。”李松有点着急:“马上要过年了,难道就找不到什么机会吗?”
“过年?”老魏抬起了头:“如今这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我都没注意到。”
“你是太过沉迷于股票了。”李松笑道:“我觉得你都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呢。”
说到这里,李松有些疑惑:老魏的儿子呢?快过年了也不回家看看么?
认识老魏几个月了,却从没见老魏提起过儿子的事,他也不便去问。
老魏陷入了沉思,半晌后说道:“有了,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买红酒ETF。”
“塑化剂的事情还没完呢,酒类的股票还是不碰为好吧?”
“红酒的生产过程跟白酒不一样,很少接触到塑料,因此塑化剂完全符合标准。你看红酒股一直都在正常交易,没受太大影响。”
李松摇摇头:“就算红酒没问题,也没必要非盯着这个板块不可,可以选别的啊,比如食品ETF。”
“小兄弟,我跟你说,食品板块股票太多太杂,还真的只有红酒这个板块,过年的时候机会最大。”老魏站起身踱步:“你想想,咱们中国人过年走亲访友,肯定得喝上几杯,这习惯保持了几千年,哪那么容易改变?既然白酒暂时不能喝,那就选红酒咯。”
李松仔细一想,深感此话有理:“好,那我下周买点红酒ETF。”
“嗯,这次你可以持股过节,因为年后如果红酒销售数据好的话,会迎来真正的主升浪。”
“明白。”
周一开盘,李松投入50万资金,买进了193200份红酒ETF。
几天后,因为过年,股市休市,单位也放假了。
李松告诉父母:单位里要赶项目,他过年就不回去了。
其实他很想回去探望一下父母,但是眼下他要全力以赴研发聊天机器人,实在脱不开身。
前几天每晚抽空编程,由于时间有限,进展不大。如今春节休假9天,正好可以集中精力搞开发。
说起这聊天机器人,第一步必须先把“分词”做好。
所谓分词,就是把一句话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词,这是后面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
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经常出错。
史上著名的那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是一个令人抓狂的例子,不同的断句方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理解。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现代生活中仍不乏引发歧义的句子,请看这句:今年我国取得辉煌科技成果。
经过分词处理应该变成:今年、我国、取得、辉煌、科技、成果。
可是,李松在一家新闻网站上看到这句话时,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今年我国取得辉煌科技(8.14,+0.36%)成果。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股市里刚好有一家名叫“辉煌科技”的上市公司,而这家新闻网站大概是偏重财经消息,遵循股票名称优先的原则,因此分词的结果就成了:今年、我国、取得、辉煌科技、成果。
而其中的“辉煌科技(8.14,+0.36%)”表示最新的股价及涨幅。
像这种情况就是分词不当引起的,然而在新闻网站中却并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