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郑成功一听,连忙跪倒,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哥父亲的重托。
郑芝龙将两人扶起。这时,郑鸿逵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哥,咱们这次出兵要花不少银子,这钱算谁的?”
郑芝龙认为:既然是朝廷征召郑氏水师去打仗,自然应该是朝廷出钱了。
郑鸿逵提醒道:“未必。这些年来,朝廷一会儿要剿灭反贼,一会儿又要对付满清,国库只怕快要见底了。咱们这次流血又流汗,可别到头来还得自己掏腰包。”
郑芝龙一听:此话有理。精明的他立刻想到,朝廷是不是因为没钱,才赐封他为“南安伯”呢?如果是这样,那就等于只付出了一个虚头巴脑的爵位,却省下了一大笔军费,这个算盘打得很精。
要是这样的话,他可不做这笔亏本的买卖。
看到郑芝龙有些犹豫不定,郑成功提议:“父亲,朝廷并没有说不拨给我们军费,还是明天去问问钦差,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这个主意不错,郑芝龙接受了。
次日,三人一同去看望钦差。寒暄过后,郑芝龙提及了军费的问题。
钦差笑道:“南安伯放心,这次你的水师出征,所有费用都由朝廷负担。”
郑芝龙感到惊讶:“听说朝廷这些年开支巨大,怎么现在拿得出钱了?”
钦差于是将朝廷发行国债的事情说了一遍。
郑芝龙这才放下心来,不过他还是有点诧异:朝廷向民间借钱的举动,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看来朝廷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钦差还告诉他,发行国债的建议是辽东兵马大元帅提出来的,以后朝廷大军及水师都归这位元帅指挥。
郑芝龙一听肃然起敬:“请问这位元帅的姓名?多大年纪?立过哪些战功?”
郑鸿逵、郑成功对这些问题也很关注,他们想知道今后听命于谁。
然而,钦差的回答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位大元帅竟然是15岁的废太子朱慈烺。
见郑芝龙有轻视之意,钦差告诉他:“朱元帅虽然年幼,也不曾打过仗,但皇上封你为南安伯,就是朱元帅的提议。此外,调你的水师去北方作战,也是出自朱元帅的方略。”
郑芝龙这才发现,这位朱元帅竟然同时提出了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建议。以他多年海上征战的经验,自然能看出这位朱元帅的大致意图,这令他感慨不已:朝廷什么时候出了这样的人才?而且还是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这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了。
郑芝龙当即表示:他会加紧准备,让水师尽快北上,同朝廷大军会合。
回到府上,郑芝龙对郑鸿逵、郑成功说:“看来朝廷出了个厉害人物,莫非大明要中兴?你们要跟着这位朱元帅好好干,将来一定大有前途。”
郑鸿逵、郑成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