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病榻上的救赎 > 孙恂写的文

孙恂写的文

不久,听说一个12岁的小沙弥化缘潜进日本兵营,游击队递进汽油,一把火烧得鬼子像油炸蚂蚱。那孩子也火化了。据说他家有百余亩地,就他一棵苗,怕养不大,舍到庙里。

鬼子岗哨丢不起,撤了。游击队赶集似的进进出出,码头上几次大爆炸,我家在山上也听得见。

冬姥爷给父亲报告得更勤了。有时从怀里掏出个小酒瓶儿,母亲便给他盛一碟风干咸花生米,一碟腌小蟹子,老爷子滋儿咂其乐无穷。母亲几次想问问那个年轻鬼子还有没有,到底也没敢问。

转年梨花开时,传说鬼子要跑了,也有说是往昆嵛山扫荡。一天小雨乍晴,母亲推门,忽见梨花中开了一簇红花,近前细瞅,是朵红绸花。母亲轻轻一拉,两端脱结垂下,竟是那条红丝带!山风吹拂,红丝带在梨花间飘绕,飘绕……几场梨花雨,红丝带褪成了梨花色,便被日夜疯长的梨树叶子淹没了。

“不知道那个裁缝回去了没有?”母亲这样结束了故事。

“那个裁缝回去了没有!”每看日本侵华内容的影剧,我总会想到那个独生子鬼子兵,那个还没娶媳妇的大孩子。

两年前,一位女友远嫁日本,她先生年长她30多岁,曾经是个鬼子兵,在中国山东作战时丢了一条胳膊。他现在主办一个日中交流组织。有人骂这位新娘是汉奸,甚至招数人上门声讨。我支持了她。多么巧,婚礼上,新娘着雪白衣裙,头系一条红丝带。

世界上许许多多事情说不清楚,须靠良知来判定。良知,就是神意?

三、画在沙滩上的字

读和写了几十年,可要论说“文学与人生”,总是不得要领。惟有一点是明白的:文学是生命过程的需要。像吃饭和睡觉一样不可或缺。可能和先天有关,还可能和左撇子有关吧(右脑发达,长于形象思维)?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有钱人家的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吟诗制对;我五六岁开始下地干活。不识字。可是心里是有字的,塬,橡树,风,日头,……不管怎么变化,我都知道是它。可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上学的孩子知道。我不能上学,这是童年最悲伤的事。赶海的时候,在海水抚平的细沙滩上,用手指画字,画不是字的字。海水抹去一些,我往后退退,又画一些,直到海水没过脚脖子,才无奈的站立起来。红缎子一样的海水铺到太阳跟前,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上面走过去,找回那些自字。就那么痴痴站在那里,流着泪……那美丽,那感动,那无奈,直到今天。这是我对人生的初始体验,也是初始的文学体验,那些不成字的字,被大海收起,大海认可我的创作。

进了北京,上了学,读和写像好日子一样哗哗流淌,像少女的身体一样丰满起来。四年级起在电台发表文章还得奖,初中起作文拿回家写,两三千字已经是小说了。我的理想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拖拉机手,医生,海员,无论干哪一行,读和写都不耽误啊。回想那十年,没用多少时间就把功课念好了,而大部分时间用来读写和忙活动,捐少先队号飞机抗美援朝,种向日葵和蓖麻支援国家建设,和卓娅妈妈、保尔夫人见面,文学小组下乡采风,美术小组看齐白石爷爷画虾(献红领巾的时候,差点儿把胡子系住一根),当然还有深翻土地,大炼钢铁和校办工厂烧焦炭那样累昏倒的事情……。那时,饱满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是生活和文学共同滋养的。

当生命衰弱到呼吸和吞咽都难以进行时,文学还能生存么?她对于我是愈显出其与生命的血肉一体。生命到了去留关口,文学祭奠了她的精髓。用意志支持着一呼一吸,用意志支持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和写。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双翼使生命飞越死亡之海。当我能手攀铁丝站立几秒钟时,已写下了几百万字,读了多少就不知道了,这是在17年中,母亲帮助我把手指放在枕边支撑眼皮来完成的。在我为“生存还是死亡”熬煎的时候,许多人劝我写作发表。我不愿意。我不是哲人,也还没有修炼到洞悉人生真谛的境界,不敢罔发议论。我必须先活过,才有资格说话。文学和宗教说,是的,在生活中修炼,先学会爱吧!于是,好好爱自己,进行自我康复,好好爱他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活着,读着,写着,生命丰富强壮起来,能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一切自自然然。尽心尽力的活着,这就是我的语言,我的创作。就像童年画在沙滩上的字,生活认可就行了。所以,我很怕发表文字,觉得文字永远无法表达无限变幻的生命过程。表达出来的不过是生命的影子,需要人用血泪去显现。那已经是活生生的再创造了。

四、白塔寺下

白塔寺在北京阜城门内,建于元朝1271年,已有700多年历史。寺门开在大街上,低于地面,寺门也显矮小,但白塔庄宏巍峨,令人敬虔。

白塔寺东西北三面是小胡同,我小时候常到宫门口二条找同学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低矮的小平房和油毡搭的阁楼更显破败。但胡同街道很干净,几乎家家门旁种着凤仙,月季等花草,生气勃勃。这就是北京人的胸怀。

21号院门关着,这是老同学刘敬芳的家。我知道,此刻她不在家,她在大西北青铜峡郊外的农家小院里。初三毕业那年,她做了那里的农民媳妇。她当然不愿意,但也没有太大悲伤,她是为了父亲,她是个孝女。

父亲是汽车兵复员的老司机,一天在交通路口,为了躲避一个乱过马路的小孩,撞倒了一位农民,后来农民死了。父亲因部分交通事故罪被判一年徒刑,并赔偿1千元钱。一千元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家里根本拿不出来。见到来处理后事的农民的儿子,知道他还没有媳妇,万般无奈,父亲就想出了让敬芳顶债的主意。这个老兵怎么甘心当“杨白劳”呢,可是他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念书,老伴常年有病。他说:敬芳,爸把你卖了,我不是人!

敬芳见过几次那个叫梁雨轩的小伙子,朴实却也有几分文气,不反感,就点了头。带个小包袱去了大西北。

敬芳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有点跛,但她生性好动,从小没觉得自己和别的女孩子有什么不同,爬树,跳舞,支农样样争先。所以,大西北有多苦,她也不多想。

进了梁家的砖坯小屋,敬芳倒头就睡,睡了两天两夜。然后,院里院外,村里村外转了一遍,挑了一挑水就下地了。娘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却骂雨轩:枣木疙瘩,这么好的媳妇不会疼啊!雨轩骑上自行车就追,把车让给敬芳,自己挑上只剩大半桶的水,笑说:你把水都给道上的草喝啦?

敬芳没少干傻事错事,可是雨轩喜,娘更喜欢。一年后,敬芳生了女儿枣花儿,像妈,花儿一样俊。敬芳对女儿有自己的爱法儿——打屁股,当然是轻轻拍,小家伙美滋滋的乐。枣花遗传了母亲好动的天性,加之摔摔打打的养育,壮实活泼,像个小子,但毕竟还遗传了父亲的斯文气,三四岁就跟着母亲上学,敬芳教四年级时,枣花上课功课会了就坐不住了,跟男孩子打弹弓,气的敬芳罚她扫院子,结果几个男孩子也出去帮她扫,敬芳又改让她刻蜡版,印讲义,这样一举两得。

敬芳教书,让娘大大的出了一口怨气。那年,乡里办学的压力顶不住了,村长腆着脸来求雨轩娘,让敬芳主持办村小学。娘瞪着村长说,当年雨轩爹跟我结婚,落户咱村,就想办学,你们说他是劳改农场出来的右派,不够格儿,怕把娃教右了。他可是北京大学里的文化人呢!后来俺雨轩跟他爹念书,念得咋样,右不右?如今敬芳可是俺儿媳妇,不怕把娃教右了?村长臊眉耷眼的走了,以为不成了。雨轩娘就是雨轩娘,支持敬芳办学。敬芳办学顾不了家,家里由娘,家外全由雨轩承担,下棋,唱歌丢一边了,倒是女儿跟他比跟妈亲。

敬芳送走一批一批学生,送走婆婆,送走丈夫,最后送女儿上北京医科大学,她才感觉自己老了,残腿越来越吃力。她办退休回到北京,自己的老家。

哥哥嫂子像迎功臣似的把敬芳接进家,她的小屋一直给他留着,侄子想给她装修得现代些,她不让,说四白落地最好。在这个童年的小屋里,怎么呆着都舒服,她帮着嫂子料理家务,周末枣花回来陪她逛北京,敬芳好象重新活一回。

枣花有了男朋友,是协和医院神经科大夫,人品才华没的说,可惜模样配不上枣花。娘喜欢,劝枣花,25岁结婚,我好帮你们带孩子。枣花却说不急,毕业工作几年再说。今年暑假枣花毕业了,跟娘商量,要跟男朋友结婚后随医疗队去非洲乌干达3年。敬芳蒙了。

她不是爱思前想后的人,可是女儿要离那么远,还见得着吗?在电视上,她见过非洲瘦得皮包骨的孩子,瞪着大眼睛等着帮助,唉,那就去吧!枣花就去了非洲。

不忙的日子,傍晚,敬芳拿把小竹椅子坐在门口儿,低头看月季花瓣上的水珠颤颤抖抖的滴落,抬头见天空鸽群盘旋,哨音远远近近缭绕,突然就想起枣花,没有泪,就是那么疼的想着……

她身后的白塔怜惜的看着她说,700多年前,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主持建造了这座白塔和元大都城,他来中国45年,再没能回过国,他也曾像你这样思念万里之外的祖国和亲人啊。

孩子,人世的安宁,是用生命换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女配一摆烂,运气好没边置我于死地者使我重生云灵传流浪后我被迫改名全家推我去冲喜!瘸腿相公宠上天转角再转角太子殿下饶命,臣弟是女儿身穿越后只想好好活着声合号钱庄大龄普女脱单逆袭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