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自从来到了江南,似乎从未感到如此轻松,当然,是心理上的轻松。
许敬宗名义上是吴王府的长史,然而他的办公地点同样并没有设在安州,而是跟着李恪一起跑到了杭州。
王府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安州都督,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罢了,难道还真的能够让亲王掌控一大票的军队?
如果真的是那样,恐怕老李皇帝晚上就睡不着觉了。
许敬宗也知道,他待在长安估计出路不大了,只要长孙无忌那个家伙活着一天,他就别想出头。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和这家伙天生相冲,当初刚入秦王府的时候,大家伙都是一块跟着老李皇帝打江山的,虽然不说同甘,但至少也是共苦了。
记得当时老李皇帝还是秦王殿下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被称为秦王府十八学士,彼此之间还相约过,苟富贵勿相忘。
如今,富贵倒是富贵了,但是当初的誓言却全部丢到黄河里边去了,别说互相忘了,彼此之间别背后捅刀子就行了。
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有时候,刀子从来不是背后偷着捅的,而是面对面的捅刀子,我就打压你了,怎么着?
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后来混的也各不相同,就像长孙无忌已经成为当朝第一人了,而像许敬宗苏勖这些人,基本上还都是在五品官的位置上待着。
同人不同命,这个没办法,不光是一个本领的问题,还有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出身,靠山,机缘,等等。
许敬宗觉得自己可能是命途多舛,没办法,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不能因为你有本事,你一定就混得好。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在他看来,自己的本事虽然赶不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但也不至于成为混得最差的,最关键的还是长孙无忌的打压。
还有,岑文本的本事,在他看来是要超过长孙无忌的,但如今也仍然是在给李世民当秘书长。
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待在长安机会越来越少了,也不知怎么着,这位吴王殿下南下的时候,居然向皇帝陛下点名要了他。
其实许敬宗也未必特别在乎这个职位,当初魏王李泰曾经招揽过他,而且在他看来,李泰的机会比李恪的机会要大得多,只不过他考虑了一阵后,还是放弃了。
参与皇子夺储,这是一件犯大忌的事情,就好比说皇帝的几个儿子打架,谁赢了谁输了,那毕竟都是李家的家务事,你一个外人参与进来这就不对了。
正是因为他拒绝了,所以长孙无忌倒也没有说什么,甚至还对他表现出了一些善意。
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而苏勖那个傻子,居然在那时候接手了自己不要的职位。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风光,但是身在长安,万一失败了跑都没地方跑。
这个时候选择站队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他也是跟着老李皇帝的老人员了,不管怎么说,资历在那摆着呢,即便不选择站队也没有什么。
没看到当初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争夺的时候,像萧瑀李靖陈叔达这些人都没有选择站队,毕竟他们是跟着李渊的老人了,最后依然在老李手下混的风生水起。
有这个必要吗?
说到底还是不甘寂寞的原因。
许敬宗也想开了,当多大的官,这一个其实他已经多少有点看淡或者说无奈了,随缘吧,能混好自然是好事,混不好也就这么着吧。
高阳许氏,底蕴还是有的,自己老爹当年还当过隋朝的礼部侍郎,自己能不能更进一步,其实并不重要了。
他已经过了五十岁,不想折腾了。
然而没想到,李恪却是把自己拉到了这边,这当时让他心里边也是十分紧张了一阵,不过最后还是接受了。
如果李恪还在长安,那他是死活不会来这边的,既然做了吴王府的长史,那意味着很可能,他就要和这位吴王绑在一起了。
好在,这位主动跑到了江南,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总比李泰那边要安全得多。
都说高风险高收入,其实也未必。当初他们这些人跟着老李皇帝拼命的时候,当时可是的确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高收入的人有,却不是他。
自从来到江南以后,他就开始尽量的想办法劝说李恪,放弃一些想法。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李恪居然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说到底,这位就是为了躲避长安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
许敬宗再怎么在老李皇帝那边不大受欢迎,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他还是能够猜到一二,本来他这人就善于猜测揣摩人心。
他知道,老李皇帝还是有着想让这位在其中搅一水的意思,只不过这位比较聪明,知道他在那儿那是白闹腾的,弄不好还会有危险,于是干脆跑了,不和老李一起玩了。
既然如此那就接受吧,借这个机会跑到江南来,或许还是有这一点点机会的,至少不用像过去那样在长安城里边做一个长安的知县,还要弄的战战兢兢,十分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