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中的大臣、贵族、皇族、世家、士族等都没有参加,他们和百姓庶民不一样,丢不起人,所以都想着先看看情况,准备参加下一次考试。
李适带着侍卫们现场维持秩序,一个考生配一个兵监考,配一个太监伺候笔墨纸砚。
皇帝现场出题,考生现场作答。
“第一场,诗词文章。第一题作诗,以‘热气球’为题,一刻钟内做出七言律诗一首。现在开始计时。”
计时工具叫日晷,就是一个倾斜的刻度盘,中间有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指标阴影投射到晷面上,便能看到时刻。
最常用的叫做卯酉日晷,刻度从太阳出来的卯时,到落山的酉时,下边还配有沙漏。
刻度有一百刻,就是将两次日出的时间平均分成一百份,一个时辰大约是8刻多一点,相当于后世时钟的14.4分钟。
考生们在答题,场外的学生更多,那些没有参加的富贵子弟们,也在模拟答题。
别看在场外,可依旧紧张的要死要活。
在皇上出题后,好些人脑袋立马就懵了,一团浆糊之下,哪里还能做的出诗来。
扑通!扑通!
有人晕倒了,第一个晕倒的不是别人,正是逍遥君的孙子石文旭。
石家不止他来了,叔叔们也基本上都来模拟考试了。
皇帝特许了他们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但考试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他们也需要多了解下,所以就过来模拟考试了。
紧张啊!这也太难了,一刻钟做诗,你以为谁都是曹植吗?七步成诗。
最可怕的还是“热气球”这个题目,前两句描写热气球的形,这个倒是不难,难就难在后两句的延伸。
没有思想,没有敏感的觉悟,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一刻钟太短了,光是想合辙押韵拼凑字数都不够,更别提诗意和思想境界了。
当!
李适眼睛盯着日晷时刻,时间一到立马敲锣,锣声响,那些监考的侍卫、太监制止了考生继续作答,卷子也被当场收走,放进了箱子里。
“接下来是第二题,填词。朕做词一首,众位考生以此律重新填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鹅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小刀吟诵了一首苏轼的词,这种长短不齐的词在这个时期叫做歌,又叫长短句。
现在杨小刀为其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词”,并现场出题。
“现在开始答题,按照朕所做诗词的格式韵律重新填词,时间为两刻。开始计时。”
冒汗啊!
皇帝陛下只念了一遍,没有好的记忆力,连原诗都记不住,更别提重新填词了。
但是呢,不要小看天下人,这一千多考生都不是凡人,不仅仅是聪慧,记忆力也是非凡,不能以常人度之。
只要将词牌记住,填词的话就容易了。皇上只限定了格律,并没有规定题目,那能发挥的东西就多了。
谁还没有点故事啊!按照格式填词就是了。
至于好不好,有没有思想高度深度,这东西是无法作弊的,真实发挥就是了。
这一次答卷很顺利,大部分都完成了,收卷时一个个的都显得很从容。
“第一场最后一题,文章。以‘华夏’为题,做一篇三千字文章,基本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答题时间为一个时辰,现在开始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