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公孙瓒却不是个善良的人,灾情出现时,为了不让治下大乱,他还是好好的为百姓干了些事情。
但是一听到乌桓派兵来袭击之后,情况就变了,他拒绝了谋士关靖的坚守建议,直接出兵了,至于粮食消耗什么的,他不在意,缺少的从异族那里拿就是了。
开始情况还是乐观的,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谓是专门为了对抗异族而生的,他们骑射的功夫完全不弱于这些马背上长大的异族。
而且最重要的是白马义从是从血与火中诞生的,他们信念坚定、遵守纪律,加上公孙瓒指挥也很是有度,第一次交锋就大破了乌桓,缴获战马物资无数。
这让公孙瓒心情很是愉悦,在他看来,这可比待在幽州安民痛快多了。
但是很快,他就收到了袁绍在边境屯兵的消息了,这让他很是恼怒。
要知道现在的公孙瓒正值意气风发的时候,他的士卒战力也是十分强大,在过往与袁绍的对战中那也是胜多败少,只要白马义从一出现,就一定会杀得袁绍丢盔弃甲。
袁绍这次在他背后来这么一手让他气愤的同时也让他感到很是不屑,认为袁绍是惧怕自己的白马义从,于是趁自己率领白马义从追击乌桓之时,想捡他的便宜。
袁绍呢,他开始是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兵偷袭公孙瓒,但是却没有成功,原因是袁绍备战的动作很大,没有瞒过幻影的眼睛,并在贾诩的示意下,将消息散布了出去。
而袁绍也没处撒气,因为这个关键的时候,他不准备治灾,反而暗中准备打仗,闹大了对他的名声很是不利。
而这个时候袁绍优柔寡断的毛病就又犯了,他见到公孙瓒大破乌桓,自己这边出师未捷先暴露后,想到此战不一定会胜利,就不想出兵了。
这个时候,不论是郭图、逄纪,还是田丰、沮授难得的没有闹矛盾,都是劝袁绍出兵,不然付给乌桓的物资可就打了水漂了,典型的傻子行为,平白无故的让自己损失巨大。
现在既然公孙瓒出兵了,那么就算他反应过来,回军对抗,但是他想要两面对敌还是很不容易的。
最后,由于没有人赞同袁绍的这个半途而废的行为,袁绍只得出兵了,显然的他这次出兵收到尽是将士们的白眼和百姓们的怨念。
两相比较而言,公孙瓒出兵也是因为异族侵袭,灾情来领百姓们虽然难过,但是如果被乌桓劫掠,他们更是生不如死,公孙瓒的出兵还是深得民心的,这与袁绍为了地盘和利益而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的战况是这样的:
由于公孙瓒两面受敌,他只得让手下将领邹丹领兵对抗乌桓,自己率领大部分白马义从回军与袁绍决战。
在与乌桓接下来的战斗中,开始倒是战的有来有回,然而邹丹不是公孙瓒,没有那么多白马义从让他指挥,最终在和乌桓战于於潞河之北时,闫柔、齐周、鲜于辅、鲜于银等人率领的刘虞残部从侧翼杀出后,他很快就被乌桓杀的大败,邹丹自己也不幸的身中流失阵亡了。
另一方面,由于袁绍开始纠结于是否出兵耽误了些许时日,让公孙瓒得以及时回军,白马义从虽然疲惫,但是还是阻住了袁绍的攻势。
袁绍本想等乌桓追兵来临后两面夹攻,但是他失望了,乌桓被公孙瓒大败后已然势颓,在击败邹丹,劫掠了一些村庄之后就回军了,袁绍无奈只得黯然的返回了冀州。
一场本该发生的大战没有真正打起来,只是短暂的交锋罢了,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