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转。
这天夜里,赵军的细作在城中大肆的散布谣言,连带着城外的两万赵国大军,也是集结在一起,一同高声呼喊:“烛县的百姓听着,尔等已经被我大军包围,你们信奉的燕王胆小如鼠,至今不敢出兵,还把大军调集到了国都之内防守。
燕王以胆怯不敢应战,尔等又何须为如此燕王卖命。赵王有令,开城投降者可免一死,充当先头军,立功之后必然重用。”
夜空中,繁星点点,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
一片乌云掠过禽华的头顶,遮住了他目光中的几颗星辰。
“烛县的百姓听着,燕王懦弱无能,胆怯至极,他已将燕国所有大军集结在都城做死守之势,尔等无需为了如此一人卖命。望诸位百姓想想,如果燕王真的会派兵前来,为何都到了这个地步,你们还没有等到援军呢。
军令如山,军情如火,燕王若是在意尔等的生死,怎会到如今还不出兵跟我等决战。
赵王有令,开城投降者免去死罪,诚信归附赵王者,充当赵军先锋,立功之后赵王重重有赏。”
城外,陈馀安排兵卒在城池的四周不断的呼喊。那声音,就像是从九幽地狱发出的撩人之音,不断的回荡在每一个百姓的耳畔。
两万赵军连番的呼喊,到了深夜都不曾见有什么减弱的迹象。
城池的另外一边,几个壮年男子,带着满脸苦笑找到了代蓦安排在这的守将。
“将军,这城外赵军喊了大半夜了,他们喊的这些……”一人壮着胆子,却还是说了一半没有说下去。
“他们喊的……是不是真的!”另外一人接着问道。
守将把目光从城外收回,转过身,整个人依靠在城墙上,看了眼几位百姓,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放心吧,不是真的,大王不会抛弃我们的,大家可都记得约法三章,记得减少赋税吗,本将既然跟大家一起守在这里,自然不会是赵人说的那样。”
“那,大王的大军什么时候会来啊。按照赵军说的,大军该来了!”
听了这话,那守将脸上的笑僵了一下,“这些你们还是别问了,关乎军情机密的事情,我不能多说。总之,大王不会抛弃我们就是了。还有就是,赵人的话不可信。前翻赵王还答应大王结盟,我们本以为赵军不会进攻。
结果赵王出尔反尔,这才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陇县城破的当夜,所有的百姓遭到了屠杀,无论如何是不能相信赵军,不能让赵军进城的。”
这些百姓跟守将在之前就有些交谈,根据郝峰的命令,军士见了百姓不得无礼,若是遇见百姓有需要帮助的,也当适当的给予帮助。
在这烛县的守军不多,为了让百姓服从安排,这守将也是必须跟百姓中一些威望高的人搞好关系。
而面前的这几人就是那些威望高的人其中的一部分。
听了守将的话,众人的心中这才安定下来,“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要不然赵军这么一直喊,心中不踏实。”
守将又温和的笑了笑:“回去跟大伙都说说,赵军的话不能信,大家还记得昭王显灵吗?还记得昔日那个强大的燕国吗?如今的大王,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向强大,比当初的燕国还要强大。”
这话的背后,是守将内心的虚伪。他也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初代蓦离去的时候,只一句带领百姓大量准备守城器械,若赵军前来,死守城池,不可出城交战。
至于其他的,这守将还真是不知道。
宁静的夜空中,一阵风轻轻吹拂。
听了守将的话之后,面前的百姓将心中的疑惑去除,带着笑,“既然如此,我们就把将军说的如实告诉大伙,也让大伙安心。”
“嗯,去吧。告诉大家不用信赵人的话,这些都是他们的计策。”拍了拍其中两人的肩膀,守将装作自信的样子:“让大伙不要多想,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才能抵抗赵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我们明白了。”
看着百姓脸上的浓浓笑意,守将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的说服了他们。此时的他们,该是已经免疫了赵军的呼喊,可以不受那些声音的困扰了才对。
“我就说嘛,大王废了秦法,手下的将士们对我们又这么好,怎么会不顾我们的死活——”
“说的也是,看来,是我想多了——”
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听着那徐徐传来的议论之声。
原地,守将整个人都一阵松垮的样子,脸上的笑僵住、消失。他眨巴着眼睛转身,一步步的走向了禽华。
“大王,什么时候会派大军来呢。”轻轻的一句提问,那声音无比的沉重。
禽华似乎也在想着什么,被守将这么突如其来的一问,如若惊弓之鸟:“你刚才说什么?”
“赵军一直在城外呼喊,城中不少的百姓已经起了疑心。”守将在禽华的边上坐了下来。
“那,你怎么说?”
“我跟他们说不要相信,大王不会抛弃我们的,赵军的喊话都是他们的奸计,要大伙不要相信。”
听着守将那沉重的声音,禽华看向了城中聚集在一起的百姓。他们勤劳,勤恳,吃苦耐劳。
有人想要某就高位,可这些百姓,有什么错,为什么他们总是一次次的被人当做棋子。他们怎么就这般的善良,这般的无知!
这一刻,禽华又想起了那陇县的一幕。遍地的惨叫,满城的血雨腥风。
有几个人分散进入百姓的队伍中,无数的百姓朝着他们围拢,嘈杂四起。
尽管声音不大,禽华也听不清。但可以想象的出,他们问的、谈论的都是赵军喊的那些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