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唐朝好郎君 > 第235章 节度使们的算盘

第235章 节度使们的算盘

隋末唐初时期,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史称“六诏”

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有“南诏”之名。正是在唐朝的扶持下,蒙舍诏势力不断壮大,吞并了其余五诏一统西洱河地区。

当时,南诏国大概率已经进入相对比较发达的农耕文明,从技术实力上说未见得低于吐蕃本土,极有可能尚高出半筹。

据蛮书名类第四载八世纪的南诏王阁罗凤一次就“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城今云南保山”,以每户五人计,20万户约有人口近百万。

因此,学者估算吐蕃王朝时期,鼎盛期间的南诏国756至757年,起码有人口四、五百万。此人口基数也远多于,吐蕃本土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详见拙作吐蕃王朝时期,东挡大唐、西拒大食,它究竟有多少人口?

另外,云南川西山川沟壑纵横的地理特点,也让大兵团作战极难展开,本地人对小路熟悉的优势被无限放大。这些都是南诏能够成为唐蕃间重要砝码的基础。

南诏初期一度曾为唐朝的盟友,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赐南诏王皮逻阁名为“蒙归义”,封云南王。封王的原因恰恰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

但从天宝初年开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在章仇兼琼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云南太守、李宓剑南留后、杨国忠等人的连续昏招下,爆发了两次天宝战争十年、十三年。

十几万唐军,在云南的群山间全军覆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关中、川西无兵可调的窘境。

战争的爆发,也使南诏国彻底倒向了吐蕃,天宝十一年752年,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

吐蕃与南诏约为“兄弟之国”,在吐蕃王朝二百年的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一例,可见当时南诏国的重要性。

相比于唐与南诏渐行渐远,吐蕃经营西洱河地区的力度始终在加大。

大概在公元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左近,吐蕃修建了跨越金沙江的“神川铁桥”今丽江市塔城乡,并在这座极具战略价值铁桥旁,设立了神川都督府。

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为稳定西洱河地区叛乱的局势,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亲征“南蛮”,死于军中。

敦煌藏文历史文书中,对吐蕃经营南诏有详细的记载:

“兔年公元703年……冬,赞普赴羌地六诏,并攻陷之。”

“龙年公元704年……冬,赞普赴蛮地主政期间升天。”

南诏倒向吐蕃后,整个川西的战争态势急剧恶化,唐蕃围绕着维州等地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反复争夺。详见拙作帝国嗜血系列之维州浮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