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觉:“我南唐国富民强,兵多将广,福州相比南唐不过是弹丸之地。我南唐兵马踏去,可将福州碾为齑粉。我出使福州见到李弘义,只需将形势摆出,据实相告,相信李弘义不敢负隅顽抗,与我南唐为敌!”
身后的大臣们窃窃私语,赞同陈觉的提议。宋齐丘立于朝堂之上,唇边溢出淡淡笑意。他已经事先打过招呼,宋党中人都会支持陈觉。
孙晟瞟了一眼宋齐丘,出列道:“启禀陛下,我王师攻克建州后,汀洲、漳州和泉州的闽将纷纷归顺我大唐。如果李弘义惧怕我大唐兵威,他当时就应该和众人一样递上降表,但他只是称籓于我南唐,直今也不曾上表请降,可见他根本没有畏惧我南唐之心。臣认为现在还不是最佳良机,应该先挥兵福州打压李弘义的气焰,震慑于他的心魂,然后再派人出使,才会水到渠成。”
陈觉反驳,“孙仆射可知挥兵作战每日军需耗费多少?百万之巨啊!如果能省下这笔开销,不仅可以支持我南唐打更多的胜仗,还会减轻子民的负担。况且说服李弘义,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取下福州,这可保全多少南唐儿郎的性命!我们舍弃伐交而用下策攻城,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元宗频频点头,非常赞同陈觉的言语。
常梦锡出列,“出使福州说服李弘义一定要一个机智善辩的人才能担此重任。否则游说不成,将再无转圜余地。臣认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游简言有辩才有急智,可堪当此重任。臣推举游翰林出使福州。”
冯延巳等宋党中人纷纷站出来推荐陈觉。孙晟、常梦锡、萧俨、江文蔚、韩熙载等非宋党中人不约而同地推荐游简言。
很快大臣们分成两派,吵吵嚷嚷,大殿顿时变成了菜市口。
元宗眉头深锁,面沉如水。
这时宋齐丘出列对元宗说:“臣追随先帝多年,对朝中列位臣工知之颇多,自认有几分识人之明。陈觉为人聪慧机敏,有词辩。臣对他知之甚深,认为他的才能足以担当此次出使重任。此外陈觉任枢密使,陛下派枢密使去见李弘义足见对他的重视,他一定会感激陛下的诚意,真心归附南唐。陈觉虽是我的门生,但举贤不避亲。臣力荐陈觉出使。”
韩熙载、萧俨还要出列陈词,元宗摆手制止他们。他脑仁疼痛,烦躁不已,只想离开此地,退到内殿听歌赏舞,与宗室宠臣们宴饮欢乐,风流快活。
元宗不容置疑地说:“朕也认为陈枢密是最佳人选。此次朕决定派陈枢密出使福州说服李弘义来降,圣旨即刻下发。退朝。”
魏岑向着内殿走去,他心中非常失落。
冯延巳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宰相,查文徽建立了“保大兴兵”的首功,冯延鲁在建州之战中也有功劳。现在陈觉要出使福州,一旦他成功说服李弘义,就是自元宗登基以来建立的最大功勋。
他与那四人被合称为“五鬼”,可如今自己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这让他难以忍受!他要做点什么讨元宗欢心。
魏岑跨进内殿。一群伶人正在抚琴吹箫。元宗高坐上首,满面红光,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元宗看到魏岑,“瞧景山神色,可是有什么事情想要回禀?”
魏岑跪拜,“建州大捷是陛下登基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保大兴兵’初试兵峰的首战大捷,意义非凡,应该普天同庆。臣有一个提议,何不办一个举国庆典欢祝建州大捷?”
元宗很有兴致,“举国庆典只怕要劳资糜费,现在正是用兵之际,怎可行奢靡浪费之举?”
魏岑见元宗神色,心中有数,“不会劳资糜费。陛下可下令将前方功将召回,让他们在回途和金陵城中跨马游街,向百姓展现我南唐将士的威武雄壮。之后在宫门前举行阅兵仪式,最后只消陛下为这些功将们略备一杯薄酒就可以了。”
元宗哈哈大笑,“宫中还有千坛佳酿,不必薄酒一杯,可让他们尽情痛饮。”
魏岑眉开眼笑,“陛下可将庆典交给臣来操办,臣必定办得风光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