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各样的刀、枪、剑、鞭、棍、棒,还有那冲云天的翎子摆了一栏。
虞沁怔住了脚步,不可思议的看向了黎清川。
他说的置办行头,是这个啊。
瞧着丫头那震诧的大眼睛,黎清川笑道:“李掌柜的祖父,当年是给慈禧太后做衣服的,后来专给京城名角儿做行头,今儿个老公带你过来,给你定些饭票儿,整个全箱。”
唱戏,就要有唱戏的行头。
而行头,又有官中行头,和私人行头之说。
官中行头,白话了就是指共用的,私人也就是字面意思。
共用的东西难免会脏会旧,早在京剧旦行的祖师爷胡喜禄成角儿享誉京城后,他就觉戏班子的行头过于破旧,开始置办了自己的私人行头。
那个时候,私人行头只限于头路的名角儿,后来慢慢的二三线演员也开始跟风,之后这私人行头,就流行于京师伶界了。
那时候戏班子邀请角儿来唱戏,很看中行头,以至于当时伶人把行头比为饭票儿。
至于全箱,也是行话。
“全箱?”虞沁眼睛一亮,对黎清川说出这个词甚为稀罕:“你还知道全箱?”
黎清川眼眸弯起:“不了解一下媳妇儿的未来职业,日子怎么过?”
感动瞬间迸溅,她抚平情绪,抿了抿小嘴,说:“全箱我用不到啊。”
早年行头都能用来衡量一个戏班子的规模和实力。
除了演员阵容,就是看行头。
行头的多少和品相决定了戏班子能演的戏码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