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吟诗作画写文章对对子了在乡下是不流行的,因为都是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就是做出那些诗啊词啊的来这些整天种地的也听不懂啊!
所以,乡下也有乡下人的玩法,一帮孩子堵了门要红封,要赏钱。郑容钰早就做好了准备打发他这一群小舅子、大舅哥们,所以,那红包是漫天的撒,差一点那些小子们只顾着捡落在地上的钱而被门外的人把大门给冲开,还是年纪大的两个堂哥靠谱,死死压住了门没被破门而入。
外面负责冲锋陷阵的风冀北一脸的遗憾,责怪杨昭刚才不用力。
“失去最佳机会了,刚才那会儿多好!咱们要是进去了就不用被刁难了。”
杨昭白了他一眼,这门后面都是少爷的大舅子、小舅子的,他即使有那个能力撞开门也不能啊!这才是第一拨,只是撒红封,连催妆诗都还没做呢!要是刚才那一下就把门撞开了,不说后面的殷家的大小舅子们不乐意,就是大少爷也不会乐意啊!
这人是不是傻了!
外面的人起内讧,里面殷仁也在教训弟弟们守住门。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只见先是一个个出难题刁难来迎亲的新郎,提的问题当然不会像现代那么露,都是比较含蓄的问一问新娘子嫁到你家后后院谁当家,对不对自家姐妹好一些的。
郑容钰在外面被刁难的时候,殷槿这边就要做出门前的准备了。
梳头婆也就是庞氏亲自大早上就给自家孙女梳头挽发,挽了一个漂亮的合欢发髻,头上戴一顶郑家送来的凤冠。妆容是她自己画上的,一身大红嫁衣穿在身上,将发育干瘪的身材也衬托的艳光四射起来。最后检查一遍妆容发全都没有问题了,贺兰氏这个亲娘过来将绣有鸳鸯戏水的红帕盖在了女儿的头上。
直到红盖头彻底掩住了女儿的面容,贺兰氏这才第一次有了嫁女儿的伤怀。女儿这一出门,即使往后还能相见那也是别人家的人了。这么一想,生性豁达的人也不禁红了眼眶。
“闺女啊!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能让自己吃亏知道吗?”
果然是贺兰氏,连女儿出门叮嘱的话都跟别人不一样。好在这是还在闺房中,倒是大面不差。
李氏笑眯眯的叮嘱贺兰氏,“这话在这儿说说就行,待会儿到了正堂可不能这么说,该说的都背下来了吧?忘了也不打紧,意思差不多就行,只是别太偏离了。”
都了解贺兰氏这个人,到底不是从小在中原长大,所思所想有时候跟她们的想法就是不一样,李氏担心待会儿贺兰氏出了纰漏,不得不再叮嘱一遍。见贺兰氏心不在焉的点头应了,李氏只能是当做她听到了。
说到底乡下的迎亲还是很简单的,不像那些高门大户,特别是读书人家,拦门弄的跟做学问似的又是作诗又是背文章。乡下就简单粗暴的多,红封给到了,然后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新郎再背上一首简单的催妆诗就被放行。
所以,新房这边都没给太多时间说话那边大门就开了,然后就是闹闹哄哄的很多人到了这后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