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此番风波,我可是无力转航。你那心尖上的女子,太招人了,皇后和贵妃看得再紧,官家,也还是对她动了念头。好在,她确实有几分尾生抱柱的信义,想来持定了不能负你的心,竟是生生将官家顶了回去。她呀,真是生对了时候,我大宋的天子,历来皆为仁义宽厚之君,她既不愿意,官家也没说什么,加倍赏赐了她,让她出宫了。”
曾纬冷哼一声:“人是出来了,牌坊也挂上了。”
“那也怨不得官家,官家哪里晓得你与她的情事?”
说到此处,张尚仪忽地面色一凛,带了交心的口吻道:“四郎,你可莫糊涂,不管不顾地将与她的郎情妾意昭告天下。那岂不是打官家的脸?”
“我到底姓曾,有这么蠢?”曾纬没好气道。
“唔,那就好。玉楼冰簟鸳鸯锦,帘外轱辘声。里子向来比面子实惠,大不了,过得一阵,寻一处清幽院落,你二人照样做得鸳鸯。若此事不好向枢相开口,你手头又紧,自可说与我知。”
曾纬听得张尚仪坦诚地说出这般法子,短暂的惊诧后,竟生出几分感念来。
他叹口气,向张尚仪闷闷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欢儿不愿。”
张尚仪一愣,旋即双眸染上点滴哀愁,默了片刻,方戚戚然道:“果然不同人不同命,又不同的心性。当初我与枢相之间,倘使他对我作了别宅安置,我不知会有多欢喜,哪怕一月就见得他一次,也是好的。”
曾纬听她提到曾布,想到父亲对她的确凉薄,忽地有些可怜眼前这女子。
他正要出语安抚几句,张尚仪却转了语气道:“不说从前那陈芝麻烂谷子事了。四郎,自堂除之议后,我好几日都不得安眠。原来你阿父对你,竟也是个冷情的。我岁初给你指点的应试之法,岂非害了你?不过,吏房的文书一日未下,或许,就还有转机的可能。”
曾纬悻悻:“官家还要用我父亲制衡章惇,在我的差遣上,自不会驳了父亲的面子。官家有了一篇他要的殿试策论,檄文似的,向士大夫们周知绍述的决心,就已经够了。”
张尚仪起身,来到曾纬跟前,盯着他:“四郎,如果,你不仅能写策论,还能写出证词呢?”
曾纬被她盯得有些发毛,却又仿佛临渊之人,见到了鱼儿的影子,在骇意的边缘升腾起好奇来。
张尚仪道:“因你阿父在堂除之议上太过不近人情,不知是否因年迈而脾性古怪,我前几日听来的一个消息,都不敢立即报与他知,今日还是先与你说的好。官家,已暗中授命蔡京、邢恕等人,细查宣仁太后当年可有欲立雍王、曹王之事。”
曾纬心中一惊。
雍王赵颢、曹王赵覠un,第一声,皆是英宗皇帝与宣仁太后高氏的儿子,神宗皇帝的弟弟。
当年推行变法的神宗帝,才三十八岁就病入膏肓,那时雍王与曹王正是年富力强之际,朝野议论纷纷,不知继承大统的,究竟是二王中的一位,还是神宗帝年仅九岁的儿子赵煦。
最终,上位的仍是侄儿,而不是叔叔。
然而坊间始终流传,宣仁太后高氏,曾有意撇开孙儿赵煦,立儿子雍王或者曹王为帝。
去岁到今年,曾纬与父亲闹翻之前,一直听父亲说,政事堂里吹的风,也是章惇上蹿下跳鼓动天子追废宣仁太后、才能进一步清洗元祐党人。
不想从内廷传来的消息更酷烈,天子原来竟是要从“欲谋废立”这样历来会令多少人头落地的角度入手。
但曾纬仍是懵懂地看着张尚仪:“宣仁太后当年欲立子废孙,和我眼下能留京,有何关系?”
张尚仪面色肃然道:“我也是想了几日才想出的法子。我只问你,元丰七年,你是不是拜在高公纪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