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我儿子说得对,不就一盒破首饰吗,我儿子还真看不起,别以为你们商户怎样,我儿子可是秀才,读书人!你能入给我儿子眼算是祖上烧高香,不感激就算了,怎么跟我说话呢。”张李氏一看儿子向着自己,理直气壮地说完后还不忘给了陶曜一个白眼。
陶曜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显自己占理,但却感觉自己理亏,正要开口争个高下的时候,被安婶拉住了。
安婶不好意思地说道:“不好意思啊,是桃子不懂事了,你说得在理,这些嫁妆是要婆婆保管的。但是桃子还没嫁过去呢,你就要保管陶曜的嫁妆,不太合适吧。陶乐居人多嘴杂,要是传出去了,你不就背了一个苛刻未来儿媳的名声,对你不好。等桃子嫁过去了,第一时间就把嫁妆给你保管。你就放心好了,我来骂她。”安婶的话说完后,才看到张致远有了些许好转,陶曜心里更憋屈了,安婶今天怎么也向着外人。
张致远和张李氏走后,陶曜闷闷不乐的坐在那儿,安婶在陶曜的身边坐下说道:“丫头啊,你是不是觉得婶子今天没有为你说话,你生气啦?”陶曜没有吱声,安婶继续说道:“你别怪我,张李氏好歹是你未来婆婆,张秀才更是你自己挑的未来夫婿。闹太僵了,未来你们怎么相处。反正只是一些首饰衣服而已,到时候给了就给,再去做一身不就好了。”
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她身上穿的最差的都是细缎布,还有好几身是绫罗的。别说水廊镇,哪怕岭南都不一定有。还有那些首饰,除了自己现代带来的几件,里面还有好几件都是宋之初亲手按照她画的图给她做的,外面怎么可能买得到。
接下来几天,“未来婆婆”张李氏更是变本加厉的“教训”陶曜,把在张云富身上受到的气,全都撒在了陶曜身上,而张致远就只是在一边旁观着,但是只要陶曜敢对张李氏顶嘴叫嚣,他就骂陶曜,威胁陶曜。看得安婶那是一个心疼,但是她要忍住。陶曜这孩子,得自己吃这个教训,将来带眼识人。
张云富要纳妾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不管张李氏和张致远心中再不情愿,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回村去参加仪式,留下了陶曜一个人在陶乐居,学习三从四德。
乡下人纳妾没有像大户人家那样繁琐,只是在家里贴个囍字,床头点了对红烛,一家吃个饭就算礼成了。
张致远是张家唯一一个考上秀才的人,还搬到了那样的高门大户里,张大美还穿上了那么好衣裳,听说还准备跟灵秀山庄的三公子定亲。这下张家人自然是他们眼里的金凤凰,是他们的希望了。轮番的恭维,几句彩虹屁几杯猫尿,张致远一家就有些飘了,只有低着头坐在一边的小兰儿嘲讽的弯了弯唇角。
恩公才看不上你们这样龌龊的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