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爷听后,神情紧张,眼睛睁得圆圆的,急切地看着骑书桃。
“我……爱你,但我备受天机阁养育之恩,更背负复兴旧朝之志,”骑书桃叹息一声,眉眼间尽是纠杂的情绪,“我们可能实在是……有缘无份。”
空气有些沉闷,小师爷怔了半晌,而后低下头,声音哽住,“这样……也好…这样也挺好……我知道你心中有我,就知足了。”
这一天的纷杂乱事,不管人心是喜是忧,总算是暂告一段落。
次日上午,滕文山长慌慌张张的,踉跄跑到苏榭那里。
“苏阁主,有消息了,裴安帝下令科举加试,就在下月初。”山长吧手中的一纸书文递与苏榭。
“这么快。”苏榭赶忙接过书文,垂眸仔细研读一番。
“是否让孩子们聚一下?”山长探寻地问道。
“嗯,您打算让滕文书院的哪些学子参加?”
“斋长所在那届的学生。”
苏榭抬眼,试探道,“如此一来,滕文书院所去的人倒是颇多。”
山长连忙摆手,“非也,仅三十余人。”
“既然人数尚可,就给他们一齐开个小会吧,带上天机阁的那四位,我看这考试的流程还是有很大变动的。”
山长恭顺地行了个礼,“我现在就去通传。”
不一会儿,一群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汇聚一堂,周濡沛他们四人也跟来,坐到前排。
“还不快见过苏阁主。”山长对着台下说道。
孩子们有些迷惘,但还是很有眼力价地尊敬地弯腰拱手。
“不用多礼,”苏榭微笑,清秀好看的面容让在座众人均如沐春风,“想必大家都知道科举的流程吧。”
一敦厚男孩站起,声音质朴,“俺当然知道!俺都考过无数回科举了,但都没过!”
戴轻梦坐在台下捂着嘴偷笑,她着实被他那憨憨的样子逗笑了,但随即周濡沛便喝止道,“轻梦!”
“啊......我不是恶意的啦......只是觉得可爱。”她不满地鼓着腮,而后继续看向苏榭和王大壮。
“你是......”苏榭询问。
“俺叫王大壮。”
“十六岁才能参加科举,你竟然是个老手了。”
“哈哈,”王大壮挠挠头,“俺上学上得晚,年纪很大的,今年就二十二了,这科举难得很,科目忒多,秀才系是最高科目,这除此之外呢,还有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又要帖经,又要墨义的,真的是难死俺这榆木脑袋了。”
“那我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苏榭莞尔,随后对众人宣布,“吾皇英明,趁灾后加试之时,罢诸科,独存进士,进士罢试诗赋,改试论、策。同时开设武举,选拔将才。”
“减科?武举?!”一时台下喧哗四起。
所谓“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科举之难让万千学子熬白了头,而武职本多半由世茵承袭,这次加了武举,可谓是昭天下兴武艺。
“这么好!”王大壮一高兴,嗓门贼大。
“既然有此等变革,那这段时间,还请天机阁的各位高手好生指教一番。”李菀音看向周濡沛他们,突然如此说道。
猛一下被如此高抬,周濡沛作为大哥,起身拱手,“斋长真是折煞我们了,同为学生,理应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