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父听了不由一惊,他本是大户人家出身,自幼饱读诗书,向来不信怪力乱神之说。然而,刚刚他亲眼见识了那道人的法术,又见那他相貌清奇,言辞诚恳,不似作伪。便忙立起身,对那道人拱手说道:“敢问道长,如若真如道长之言,小儿体内有煞,事到如今,还请道长赐一解发,在下必涌泉相报。”
那道长见太祖父立起,也赶紧站了起来,一把托住太祖父的手,谦让到:“家公不必多礼,也无需惶恐,对付此等阴煞,在其未成气候之前贫道都还有几分把握对付,只是,小公主年纪太小,此煞又与他共生,若动用符咒强行驱除,我怕会伤了孩子的元神。”
太祖父听到这里,急等下文,忙追问道:“那又如何是好?”
道人思虑片刻,捻须缓缓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小公子周岁以后,来山中跟贫道学道,将来,学道有成,可以以自身元婴吞噬或化解这道阴煞。”
听的此言,太祖父心念数转,良久,无奈开口道:“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道人默然颔首。
太祖父长叹一声,复又问道:“道长所说的山中,却是何处?”
道人答到:“贫道自师门下山,游历江湖,迄今已有三十余载,此前倒曾在华山后山思过崖觅得一石窟,不过长久未去,却不知是否已被人占了。”
太祖父一听,展颜笑道:“道长观我这万罗山如何?这里四周青山簇簇,绿水环抱,民风淳朴,四季分明。不若我去帮道长在这山中寻一处幽静之地,起一观堂,供道长修仙炼丹。”
那道人听了,知太祖父心意,合掌笑道:“也好!那么贫道就叨扰家公了。”
。。。。。
当晚,夜静无人的时候,太祖父把白天的事一五一十的和太祖母说了,太祖母一听儿子周岁就要离开自己去和那道士修行,眼泪就“啪嗒、啪嗒”落了下来,慌的太祖父一个劲个的劝。
好不容易到了天明,一大早太祖父就和那一眉道长往万罗山里面去了。太祖母一个人在家抱着祖父,坐在雕花的窗子前面,抬头看着窗外天边悠悠的几朵白云,不禁又悲从中来,眼泪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她底下头,眼眶红红的看着立夫的那张熟睡的小圆脸。看着看着,突然,她看见眼前这张苹果似的小脸扭动了一下,接下来立夫的眉头骤然皱起,眼睛微微睁开一线,露出里面漆黑的瞳孔,嘴巴张开,脸上竟隐约露出一抹怪异的笑魇。
太祖母看到立夫这个样子,一下子怔在那里,吓得魂不附体。
。。。。。
直到黄昏时分,太祖父和一眉道长才蓬头垢面、风尘仆仆的回到家来,虽然看起来都很疲惫,但心情似乎都还不错。
又过了几日,山里面乱哄哄的开进了一大帮木匠和泥水匠,在一眉道长和太祖父的指引下,披荆斩棘,在山里面一个叫通天门的地方搭起竹棚,挑了一个吉日便热热闹闹的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