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市场营销与客户争夺上,在资本市场待惯了的外企明显还是棋高一着,让资金本来就不足的国内企业完全不是对手。
其中最厉害的争夺方法有两种
1从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始,从源头上垄断市场。外企通过捐赠和赞助,让大学科研教育工作捆绑国外公司知名软件,教授国外软件的操作,结课时也用它们完成设计。
这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培养出使用国外现成软件的习惯,研发设计能力也逐步退化,在哈工大搞校园行的最擅长此道。
以为例子,一个普遍情况是,学校里面老师教的是美国u,学生学的是u,很多人便认为就是u,要改变习惯再回头用国产就难了。
2放任盗版抢占市场,挤压国产软件市场。当时国人还普遍比较缺乏版权意识,面对四处泛滥的盗版国外软件,外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产工业软件本就微薄的利润失去了生存和成长的空间。
当企业把自己的研发、生产捆绑在盗版软件,形成行业标准后,国产软件却面临兼容问题,纷纷被用户抛弃。此外,大量的生产数据也帮助外国软件不断进行优化,拉开了与国产软件的差距。
微软在中国扩张时就用了这个思路,纵容盗版ins泛滥,利用格式兼容,把所有金山的用户引流到了ffier上,成为了国产软件行业一大恨事。
面对外国的凶猛进攻,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不打算坐以待毙。前文所提的北京利玛,选择了进一步融资,试图解决盈利与研发困境。2001年,利玛经过几番周折,选来选去找到了上市公司光明家具。
但开始就有人怀疑,光明家具是想借着工业软件,打造一个网络题材的个股,拉抬股价。没想到一语成谶,果然出问题了。原定光明家具投资3000万、占利玛51股份,并且只派一个财务人员,不干涉公司运转。
结果,先是说好的3000万资金迟迟不到账,好不容易到账后,光明又放弃承诺,空降一个总经理,把蒋明炜降级为执行经理。随后公司的发展方向也完全背离了北自所和蒋明炜融资的初衷,不以技术为核心。
一气之下,蒋明炜带着利玛公司一大批技术人员集体哗变,另组了一个新利玛。没想到,这个时候对方又拿起了知识产权大棒,与新利玛对簿公堂,致使原有的研发根基毁于一旦。那几年,类似利玛这种工业软件企业败在了资本脚下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时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了单打独斗很难赢外国软件这个问题,比如各自为战的国产企业,就选择了产业联盟的方式,团结在一起对抗美国的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