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大早唐家山就带着唐森去镇上唯一的学堂求学。由于锦炎要去聚兴楼结算这个月的分成,故而陪同一起去。
这新房子大部分钱都是锦炎私底下出的,家里又买了一头猪,几只小鸡。剩下的七七八八算下来,李宛娘身边至少还剩二十两左右。加上唐家山偶尔打零工,李宛娘卖绣品的钱。目前唐森的束修还是负担的起的。
李宛娘一大早就给夫子准备了二十斤细面,两条肉,池塘里捞了二条前些日子村里的池塘套的鱼。又给了唐家山五两银子。留着交束脩。
自从家里生活好过一些了,如今去镇上基本都是坐牛车去。一同坐牛车的除了唐家山一家三口。还有村里的几位婶子。其中有一个就是上次替锦炎说话的婶子,因此一上车,锦炎就自然而然地挨着那位婶子坐下。
“张婶子,您今儿也去镇上啊?”锦炎笑了笑说道。
“小花啊,我家二蛋昨日在池塘里套了几条鱼,想着去镇上卖了贴补家用。你们这是?”张婶子温声说道。
“我爹和大姐今天送我上学堂。”一旁的唐森毕竟岁数小,这张婶子一问,就啥都招了。
接下来,如锦炎所料。原本在说小话的几位婶子炸开了锅。
“啥?狗子要去上学了?”
“家山,你们哪儿来的银子,那束脩多贵啊。”
“是啊?有赚钱的法子,也带带我们啊,我家铁子比狗子还大两岁呢,都上不了学堂。你这当叔叔的,怎么也得帮衬帮衬。”
唐家山不善于跟妇人打交道,只是憨厚的笑了笑:“我们哪儿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都是勒紧裤腰带,想着读书将来不像我一样只能地里刨食。”
那些个妇人还想说什么,锦炎赶紧接茬道“几位婶子别着急,以后我家有赚钱的法子一定会带着大家的,毕竟都是一个村子的人。”
“这可是你说的,往后可不能忘了我们呀。”一位瘦瘦的婶子接茬道。
“不会不会,哪儿能呢。都是乡里乡亲的。”唐家山笑着回应道。
一路上锦炎偷偷塞给了唐家山十两银子,让唐家山买些点心一起给夫子带过去。唐家山询问哪儿来的银两,锦炎以卖菜谱为由,得了几十两银子。这是事先和顾掌柜商量好的,因此每月结算银子都是锦炎单独去聚兴楼结账。目前她不打算让家里人知道太多,毕竟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加上这大半年来李宛娘的种种行为,让锦炎不得不做打算。这叫未雨绸缪。
很快到了镇上,锦炎等人直奔点心铺,买了一份中等的点心。又去墨斋打算买点文房四宝。
一进门,一股子书香气息传来,店小二都是一副书生打扮的模样。
“几位,想买点什么?”小二笑眯眯的问道。面上丝毫没有轻视乡下人的意思。这一点上锦炎很满意。
“我准备买些文房四宝和小儿启蒙用的书,小二哥可否推荐一下?”锦炎扬着大大的笑脸问道。
“有的有的,从便宜的到贵的都有,上面都有价格,你们可以看一下。”小二指着柜台的一边说道。
锦炎等人顺着小二指引的方向走过去一看,嚯这笔墨纸砚这么贵,看了一圈下来,就连唐家山都有些局促,拉了拉锦炎的衣袖小声说道:“闺女,刚才买点心就花了二两银子,一会还要交束脩,这笔墨咱买不起啊。要不就算了吧,书院有提供纸笔,让狗子休沐在家时,在院子里地上写字也挺好的。”
锦炎却不这么想,再穷也不能穷读书人,别人家有的她们家狗子也一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