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现在定向单位都没有了,学校也撒手不管了,太不负责任了。”这帮大妈大叔你一言我一语的,给路过的人不断讲述着他们的的“遭遇”,可谓是群情激愤。期间有大学教授,老师模样的人出入学校,这些大叔大妈就挨个上前围住了讨说法,也不管这些教授是不是理工科专业的。
根据这些碎片介绍,胡文俊算是把他们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大概四年前,沪都师范大学开始拓展建设理工科专业。不过大多数理科类高考生肯定是倾向于理工类,工业类大学。沪都师范大学为了吸引广大高考生,当时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定向合作的意向协议,承诺自己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毕业了能进入这些在沪企业工作。
这一条件无疑对广大沪都本地考生,以及外地想在沪都立足发展的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家寒窗苦读将近二十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谋得一份好工作,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培育自己的孩子吗?
原本这是一个三赢的政策方案,沪都师范可以很好的发展自己理工类专业的短版,学生毕业也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可以得新鲜血液得以发展。然而现实总是骨感的,这个链条只要源头出问题,那就毁于一旦。
倒不是说那些企业完全不负责任,撂挑子不办企业了,或者不承认与沪都师范校方的这一系列的定向委培协议。而是整个沪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些许变化。
沪都目前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高端智能制造中心,同时响应国家号召,狠抓环境治理。这使得那些大型或特大型的机械类,化工类企业逐年搬迁或者整体搬迁至近的如江南省,江浙省,远的如巴蜀,鄂北这些内陆省份。
也有因为沪都在执行响应国家的核心城市带建设,沪都周边卫星城如姑苏,嘉善这些城市给予一些中小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这使得一些中小型第三产业的公司也扎堆搬迁至沪都周边的卫星城。
一个环境治理,一个国家核心城市带计划,两项政策双管齐下,使得很多与沪都师范签订协议的企业在经营地点上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原则上继续欢迎沪都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学生和家长不干了。
本来就是奔着能在沪都找个好工作来的,沪都本地学生就是想继续留在沪都本地,有的外地学生当时的考分足以进更好的理工科类院校,就是为了奔着能在沪都包工作,落户沪都才填的沪都师范。这下倒好,毕业了得去全国各地天涯海角,这自然要引起学生家长与校方的矛盾。
这矛盾原本年初就显现出来了,直至今年毕业季,校方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应届毕业的学生这边在沪都与其他理工科院校竞聘找工作又不断受挫,矛盾自然激化了,这才有了胡文俊在校门口看大叔大妈们举牌抗议的这一幕。
就在这时,胡文俊叫的网约车到了。胡文俊望着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大叔大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家长无非就是想为自己孩子谋个好出路。
……
第二天胡文俊从晋陵直接开车去到了沪都。早上八九点的沪都道路,就如同爆发了全球性的末日般,拥挤,急促。又因为胡文俊的车是外地牌照,上不了高架,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车开到了沪都师范。还好胡文俊早有准备,出发的早,要不然还真会堵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