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挖掘机,又不是的,就是前面有个巨大的大筒子,跟个火箭似的,不知道是啥东西,齐齐往清溪村的地里开进来。
很快的,就有人反应过来,这不正是电视上见过的收割机么?
玉米收割机。
机器是跟着乔初染进村的,很快的,围观的人便看到乔初染在跟那些人交流,连村长跟赵诚明都过来了。
相熟的人凑近了听才知道,这些都是来给村里收割玉米的。
没一会儿,在英伯家里居住的那十来个,谁也不知道进村来干嘛的年轻人也一哄而出,围在机器的周围上上下下地看着。
傍晚,村里的广播开始响起,村长告知,村里来了两台收割机,都是帮大火收割玉米的,把地租给了乔初染的率先收割,不收费用,让大伙儿先不着急去地里收玉米,等过两天,玉米更黄了更熟了再统一收割。
这消息一出来,当天晚上,四周的村民便全都涌去了乔初染的家里,询问事情的真假。
这当然是真事,两台收割机,都是乔初染出资自己购买的,到时候改装了还能耕地,对后面瓜棚做好之后,土地修整的事情能提供不少帮助。
乔初染只让大家准备好袋子,过两天,一起收割。
这种东西,大伙儿只在电视上看过,五溪镇环境闭塞,看电视新闻的时候,听说外面已经有机械收割玉米和稻谷了,但五溪镇从来没见过这玩意,以前即便是看新闻看到这东西,大家也不敢想象,这东西有一天会出现在村里。
从父辈开始,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都忙活着庄稼里的事儿,如今,竟还赶上了机械化。
大家心里的好奇更多。
机器拿回来之后,就暂时放在清溪村的小广场边,村里不少人还过来围观,隔后两天,便见赵诚明跟住在英伯家里的几个年轻人都在围着机械转,还有的拆装了下来,不知做了什么处理,又再次装了回去。
村民们看到赵诚明开着机械在路上转动,路边荒地的杂草咻的一下便全都被割掉了,看得村里的小孩拍手称快。
村长家的小孙子跟赵诚明最是亲厚,带着一群小孩子过来,也不怕生,就问他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也不知赵诚明说了什么,惹得一群孩子排排坐的拍手称好。
乔初染没说这东西是自己自费购买的,大伙儿还以为是赵诚明带来的,对他更多了几分好感。
就这样,机器在小广场边晾了三四天之后,到了周末,清溪村地里,大部分的玉米,尖梢都开始变黄了,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清晨,由赵诚明跟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又最玩得开的纪旻,将机械呼啦开去了村里的旱地边。
这边的地形虽大致上属于喀斯特地貌,属于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带上,但在村落生长的小区域范围内,依旧是开阔平整的地貌,至少清溪村的地貌便是如此,机器作业实施的时候,完全没有问题。
玉米地里黄灿灿一片,机器作业的轰鸣声传了很远,只一天的时间,这两台收割机,完全能收割完村民们租给乔初染的两百亩地。
大家早就准备好了袋子,围在田垄便不远处,看着赵诚明操作着收割机,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一根根玉米杆子,像是被那机器吃进去了一般。
身后落了一拍被粉碎掉的玉米杆,操作室后的车厢,一个小口子,不断飘出机器已经剥除好的苞叶。
一亩地,来回转几转,不需十分钟的时间,便被收割完了。
这还是在赵诚明不算熟练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后又操作着机器到大路上,将车肚子里处理干净的一个个黄灿灿的玉米,都被倒了出来。
村里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收割的方式,从前一亩地的玉米要收半天,如今十分钟就解决了。
还连带着处理好了玉米杆,剥好了苞叶,就直接拿回去晒干,脱粒就行。
最先收割的是乔家的一位婶子,她别提有多高兴了,一边收着玉米一边笑道:“我种了三十多年玉米,还是第一次赶时髦,用上机械,这可真好,玉米剥得干干净净,直接帮我拿到大路上,今年农忙,一点也不累。”
一开始用机械,看到这样的收割方式,村民还担心机械会剿坏玉米,这时候看到乔家这位婶子的玉米,一个个都毫不受损,当下便认可了不少,不少人纷纷回家,拿着袋子和箩筐过来,排队等着机械收到自己家的地里。
而无人知道,在清溪村旱地里的玉米,正在收割的时候,好几辆大车子,正载着满车的物料,往清溪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