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阳来到宫室外,招呼几名伺候秦王起居地小太监。
学着赵高说话的模样,秦阳微微仰着头,对着小太监们说道:“尔等记住,小心伺候大王,若有差池,我回来扒了你们的皮。”
面对郎中令面色严肃地吩咐,小太监们连忙躬身应诺。
有了小太监照看秦王的起居,秦阳这才放心离开了秦王的宫室。
身为秦国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秦阳直接掌管着宫廷侍卫。所以只要秦阳不去后宫等禁忌场所,宫城里的其他地方,秦阳都可以随便走。
今天秦王显然没有心情四处走动,作为郎中令的秦阳自然不用随侍在秦王身边。
有了自由的时间,秦阳再次来到起火的宫室,以替秦王勘察火场的名义,在起火的宫室废墟里走了一遍,又看了一下大火烧剩下的残骸。
看着赵高的尸体在大火中只留下一个黑漆漆的骷髅头和一些骨头渣。
秦阳吩咐侍卫将骨殖用布包好,如果一个月内有宫里的人,或者能够进入宫城的官员报失,那就把骨头送过去,如果没人认,那就找个乱葬岗给埋了就是。
确认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手尾之后,秦阳回到自己休息的地方,把赵高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进行整理。
他还记得,赵高跟他说起过,秦王想要在这场战争之中提拔一些年轻的将领,让赵高把一些郎官的名单整理出来。
郎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大多来自官僚家的子弟,人员没有定额,他们属于秦国的后备官员,秦王选拔人才的时候,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第一选择,就是在这帮郎官里挑选。
像秦国现在冉冉升起的年轻将领,李信将军,就是郎官出身。
要在将来的战争中获取战功,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学识或者将门出身,才能被秦王选中。其次各人背景不能复杂,最好不要和秦国旧贵族有太多关系,甚至不能出身于现在几位将军的派系。
秦阳在郎官的登记资料里一一挑选,然后以奏本的形式把名单记录好。只要下次秦王问起,秦阳就可以把这个奏本递上供秦王参考。
忙活完宫里的事情,又再次来到秦王宫室门外,询问守在门口的小太监,得知秦王没有找过他。秦阳干脆就进了宫室,向正在看奏章的秦王告了假,得了批准之后,赵高就带着一些整理好的东西,离开了秦宫。
七拐八拐地走了一段路,确定没有人注意后,秦阳变回了原本的容貌,来到赵楚楚在咸阳的老宅。果不其然,见到了已经回到这里居住的许杉。
秦阳把包袱里的东西取了出来,那是杀赵高时沾了血的袍服,秦宫之内人多眼杂,不好处理,秦阳把它带出来烧掉。
看着秦阳烧衣服,许杉想了想还是开口道:“首领,百里家派人到田庄上去……”
“你们怎么说?”秦阳抢问了一句。
“楚楚姑娘告诉那位百里家的管家,说已经有一段时间百里公子没有到田庄上去做客了。”
秦阳无奈地叹气道:“没事,就这样吧!今后我们就不要再和百里家有什么瓜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