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秦军,在早晨微微的晨光中踏上了征途。
虽然水泥驰道的修建还没有到达当前路段,但在这之前,前往函谷关的黄土官道也已经夯实过。
本来王贲给秦阳准备了一辆相当舒适的马车,但秦阳更想在外面骑马。王贲担心路上有人行刺,秦阳就干脆就把自己身上带有王室纹饰的盔甲脱了下来,换下了一套和秦军百将差不多规格的盔甲。
这样一来,王贲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再三强调,如果行军途中遇上雨天,就让秦阳务必到马车上避雨。秦阳也担心自己万一淋雨生病,大军出征的事情会因此耽搁。所以就同意了王贲的要求。
不过一路走下来,秦阳跟着大军行军的时候,愣是没有遇上一个雨天。
反而是有一次,在大军扎营的时候,秦阳听说二十里外有个县城。
秦阳恰好前些日子想起一些东西,想要到这个县城看看能不能采购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只带了十几名宫中侍卫就偷偷溜到那个名叫芪的小县城中走走。
没想到秦阳等人刚到那个小县城,就遇上了一场瓢泼大雨,战马根本无法在那样的天气中行动。
无奈之下,秦阳只好派出两名护卫前去秦军大营向王贲透露自己的行踪,免得王贲以为自己失踪。然后带着剩余的侍卫到城中的客栈住了一夜。
有了这些小插曲,王贲算是彻底对秦阳不放心起来。秦阳的大帐之外,总会有王贲派遣的秦军士卒反复巡逻。他们不靠近,也不干涉,反正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看好喜欢随处乱跑的秦阳。
好在秦阳在那个叫芪的县城里采购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除了吃饭,整天就躲在帐篷里鼓捣那些东西,自然也懒得管外面那些反复巡逻的士兵。他的身份是秦王,哪怕做错了他也不会承认。但王贲对他安全的担忧,秦阳还是能够理解的。
就这样,在无惊无险中,秦阳随着大军一连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总算出了函谷关,和另外两支军队在三川地带顺利会师。
由于秦阳经历了上次的五万人马的阅兵式之后的腰酸背痛,所以这次三军会师,秦阳也阻止了王贲举行更大规模阅兵的想法。
而且秦阳也履行了自己跟随王贲出征时说过的话,军中一切事务,都由王贲处理,秦阳绝不干涉。
有了秦阳的放权,王贲算是发挥了他的家传本事。会师之后,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兵临魏国的都城,大梁。
提起大梁,就不得不说起后世另一个朝代的都城,那就是北宋的开封。魏国的大梁城就在开封的附近。大梁城和北宋的开封城一样,地势平坦,四周除了黄河,基本就是无险可守。
但魏国的魏惠文王时代,魏国迁都到大梁城之后,魏惠文王充分利用了大梁城附近丰富的水系网络,在已经建得固若金汤的大梁城周围,还挖掘了几条连通河道的护城河。这样一来,更使得大梁城变得十分难以攻打。
一路攻伐,高歌猛进的秦国大军,首次在一座城池面前,被拦了下来。
王贲发动几次大军攻城,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反而在大梁城下丢下了不少秦军的性命。这让秦军的士气产生了下滑。
“大王到……”
随着帐篷外守卫的一声呐喊,秦阳带着两名宫中侍卫,直接走进了王贲的大帐之中。
对于一直在大营中深居简出,几乎不怎么露面的秦阳的突然出现。
王贲和营帐中的一干将领连忙各自站好,向着走进来的秦阳抱拳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