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他对秦王的了解,就算他怎么说,自家这位任性的大王一旦犯倔,就跟闹脾气的小孩一样,肯定是不会听劝的。
所以萧任只好另辟蹊径,和御林军校尉商量好,明面上就依着秦王,只派一百骑保护。暗地里,却是御林军悉数出动,一半骑马远远跟着秦王的队伍。另一半,却全部步行,隐藏入暗中,沿街处理可能出现的危险。
虽然暗中出动了上千人手沿街保护秦王,但当秦王遇见南阳郡守赵胜的死跪进谏时,萧任却是一点也不想帮这位君王。反倒是有种看热闹的心态,看着秦王被赵胜一顿明里暗里的投诉。
事情的结果,就是这位大王充分认知了自己的任性行为,向跪地进谏的赵胜再三保证,以后出门要做好防卫。
南阳郡守这才结束了他的死跪进谏。
当然,萧任也不指望南阳郡守这一跪能长久有效地让秦王不要轻车简从,随意乱跑,但至少在宛城这一段时间,秦王会遵守他的诺言。
有了秦阳再三保证,赵胜这才勉强放过秦阳,不再进谏劝说秦阳要求返回咸阳的事情。
三人重新落座,下人也适时进来布置酒菜。
秦阳这才有意把话题引到刚刚那位佝偻老者的身上。
“你刚刚说,那个跟在你身后一起出去的老者是楚地的大巫祝?两国千军万马正在沙场上打着呢,他怎么到你这里来了?”
赵胜浅酌了一口杯里的酒,略微沉吟了一下,组织了一下措辞,道:“没错,那位老人家原本确实是楚地的大巫祝,后来楚王负刍靠着门客,刺杀了自己的弟弟,自己当上了楚王,就把他这位亲他弟弟的大巫祝给放逐了,自己另外找了一位当大巫祝。”
“南阳郡这边虽然经过几代郡守的治理,让当地百姓都心向秦国。但当地的风俗习惯,很多却依旧保留,没有改变。在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南阳郡的许多百姓,都信仰巫祝文化。认为巫师有向生灵沟通,祈福驱灾的能力。”
“臣到南阳就职后,原本想要废除掉当地的这种信仰文化。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发现自从秦国统治宛城,并且设立南阳郡之后,巫祝们为了能够在南阳播撒信仰,很多和秦国法律有冲突的,都作出了改变,还把文化中,赞颂神灵的内容,添加上忠于大王的词句。”
“臣看这文化那么自觉,也就没有刻意废除,让当地百姓继续信仰。”
“也因此,让这位流浪在外的大巫祝看到了巫祝文化在秦国统治下生存下去的可能,所以经常跑到宛城来。”
“一来是为了安抚南阳郡治下,信仰巫祝文化的百姓。”
“二是想要请臣代为上奏,希望朝廷在新占领的楚国境内,可以继续允许巫祝信仰的存在。”
秦阳颔首,有些疑惑地问:“这楚国当地的百姓,信仰的都是些什么神灵啊?”
“上皇,日神,云神,大司命,少司命,风伯,雨神等等,神灵众多。”
赵胜稍微列举了一些楚国人信奉的神灵,而后自嘲着笑道:“反正臣在这南阳多年,至今依然没能把这些神灵给记全了。”
“不过楚人信奉巫鬼,重祀,凡有大事,不论是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喜欢卜筮,以求吉凶。”
秦阳点点头,“不问苍生问鬼神。百姓愚昧,尚可原谅,一国之君,若是都靠着这神秘之术来治国,恐怕与己与国,都不是好事。”
“大王英明。”萧任和赵胜齐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