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余晖,为寿春城铺上一层金灿灿的光芒,恍若一座由郢爰浇筑的城池。
自从楚国丢失郢都,都城被迫东迁至寿春,这座城池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变得越来越繁荣。
只是才过了多少年,当年攻破郢都的秦军,如今又攻到了寿春城下。
这让许多跟着王室一路东迁的楚国人心中,有种楚国人在秦军面前无路可逃的悲凉。
或许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作楚国贵族的农奴和作秦国的奴隶,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去过秦国的楚国人,反而会觉得,作秦国人要比楚国人要好。因为秦王已经在律法上,严厉禁止了将诸夏子民作为奴隶的行为。
至于现在还在秦国开垦荒地,挖矿凿石,甚至修葺城池,铺设驰道的奴隶,那大多是被诸夏称之为蛮夷的外人。经过这些年秦国收购粮食那些商人的宣传,许多楚国人都知道。在秦国,只有犯了秦法,才会被罚为刑徒工,跟着奴隶一起干活。
但对于楚国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来说,一旦统治者从楚王换成了秦王,那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剩下一条死路。
毕竟秦国在楚国旧地,已经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楚国贵族们赖以生存的大量土地,被秦国官府收归国有,然后再按每家每户的人口数目,将土地租给底层的百姓耕种。
按照秦国官府的说法,每年农户在收成时,向官府上缴的税收,就是土地的租金。秦国的土地,不允许买卖兼并。除非是立了功,秦王依照军功爵制度,赐予土地,才能拥有比普通人多的耕地。
只是在最新的秦法里立下了法规,依照军功爵立功获得的土地,只能免税一代人,后面的子孙如果继续耕种,则需要和农户一样缴纳同等的税收。
所以在楚国,最抵触秦军的,就属大大小小的楚国贵族。
再加上今年旱情,他们对秦国商人们做下的那些事情,这帮贵族就更担心秦军攻破寿春城了。
不过事实对于楚国的贵族们实在是太残酷。
原本以为凭着城阳的城高墙厚,粮草充足,还有几万大军坐镇,至少也能迟滞秦军半年时间。
没想到这边楚王竟然直接跑过去投靠了秦军,让秦国人在城阳城下连一个秦兵都不用死,就白得了城阳城。
城阳一失,楚国腹地犹如敞开大门的金库。但好歹这金库也足够庞大,按照大家伙的推演,怎么着秦国人也得费上一年半载,才能把寿春以西的各座城池都拿下。
以景,昭,屈等几家大贵族为首的楚国大小贵族,好不容易驱逐了那个昏聩无能的楚王,将楚国改为贵族共治,还成立了贵族共治大会。
他们相信,只要楚国在他们治下,必然能够一改楚国后期萎靡不振的国势,使楚国重新振作起来。
他们甚至利用那寿春以西的各个城池作为他们和秦军直接开战的时间缓冲。
想要借着秦军费时攻占这些城池的时间,训练出一支完全忠诚于贵族共治大会的军队。
再加上各家的贵族私军,等秦军完全攻占了寿春以西的土地时,他们手里就能有二十万精锐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