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县,钱庄。
小隔间里,负责招呼荆轲和鲁西平的钱庄伙计像荆轲介绍完钱庄的置换业务。
作为宜城县钱庄的伙计,这里又是靠近燕国和齐国的边境,每年往来的客商不知有多少。
所以这位伙计看着只有二十岁左右的样子,其实早已在多年的迎来送往中,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
特别是当化名为“克靖”的荆轲在听到燕侯丹三年和八年所制的明刀币兑换额比较低时,荆轲脸上的神色却是叫这位招待过诸多客商的伙计,心里有了计较。
“这位客人是来置换钱币的吧?”
“需要某替您看看吗?”
听到伙计这么说,荆轲反应过来,自己这是在人家面前露了底了。
他迅速调整好心情,淡笑着拒绝了钱庄伙计的提议。
“这个不急,某想听听你把钱庄最后一项业务也给说一下。”
钱庄伙计虽然也急着促成交易,好从中赚取一份佣金。但既然荆轲不急,他也不能心急,这是这位钱庄伙计招呼了无数客人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好,那某便向客人说说这钱庄借贷的事情。”
伙计露出了职业的微笑。
他向荆轲和鲁西平解释道:“这借贷首先是要秦国的百姓,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收入或者有房屋,田地之类的地契作为抵押。”
“按照借贷用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利息。”
前面说着,荆轲都还熟悉,只是到了不同用途不同利息这一点倒是让荆轲迷糊了。
“什么是不同用途不同利息?”
鲁西平平日里也来钱庄存钱取钱,这钱庄借贷的事项却是第一次听说。
要说民间借贷,那鲁西平倒是了解。无非就是有钱人把自己家里的钱拿出去借给需要钱的人,然后收取高额的利息,如果偿还不了,卖儿卖女,卖田卖地的事情,那都是经常上演。
只是还没有听说过,这借贷还分不同用途,不同利息的。
好奇之下,他也是催问,“快说说,怎么个不同用途,不同利息法?”
那伙计一脸崇敬地神色,向咸阳方向一拱手,对荆轲和鲁西平解惑。
“二位不知,这秦王在钱庄出现借贷业务的时候,就曾经立下过规矩。”
“药钱,救命钱,丧葬钱,这几种借贷的钱,有个限额,一般人家最多就是借贷二十两为上限。”
“但借出的利息,却是极低,几乎一年也就二十个铜钱的利息。”
“实不相瞒,当年我老父生病,家里也是四处举债无处可借钱买药。”
“恰好钱庄刚有这样的业务,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到这里借了十两。”
“没曾想钱庄听说某是给父亲买药的治病的借贷,就十分爽快的一年只要我十个铜钱的利息。”
说着,伙计擦了擦脸上的泪水,颇为遗憾道:“若是当年我母亲时,能有这钱庄,能有这低利息的优惠,怎么着也不会让她走得那么早。”
鲁西平唏嘘的点点头。他是秦国人,家里也是穷出身,那种遇到困难,却四处借不到钱的窘境,他是深有体会。
倒是一旁的荆轲,因为常年在外,家里的事情都有妻子打理,所以并不清楚这里面的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