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东吴,东楚,东越,以及闽南四国使臣,秦阳是颇有感触的。
毕竟这四个小国家,是他亲征楚国之后,才人为制造分裂出来的四个小国家。
要说这四国有多重要,倒也不存在。
从根本上来说,不过是秦阳和王翦,萧任三人当时谋划出来,用于削弱楚国的一种计策。
除了闽南国有少量秦国的驻军外,其余三国都是和秦国隔着一个楚国,算是秦国鞭长莫及的三个小国家。
好在这些年秦国在淮河到底练了一些水军,勉强和靠着淮水的东吴有水上的联系,三国商旅也是通过水上的商路,和秦国进行贸易的往来。
景氏,昭氏,屈氏三族也不乏能人,竟然迁徙了一部分子弟到咸阳居住求学,每年也十分乖巧的向秦阳送上年节贺礼和奏表,十分恭敬的模样。
所以这些年楚国虽然十分不甘心,但碍于秦国的强大,一直对三国都是采取隐忍的态度。偶有边境摩擦,但也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像秦军大胜草原蛮族这种大事情,四国自然也是第一时间走了水路,向秦国派出使臣上表祝贺。
只是现在这四国使臣突然当着大殿行如此大礼,却是有些出乎秦国上下的预料。
要知道,外国使臣觐见自有一套行礼规矩。各国使臣觐见秦王,只需要躬身行礼,并没有需要对方五体投地行叩拜大礼的地方。
可现在四国使臣却是出乎意料的当着秦国众臣和其他外国使臣的面前突然一起大礼叩拜,让大殿上所有的人都有些意外。
就是明知有诸国使臣觐见的秦阳,也对这四国使臣的行为感到有些疑惑。
“四位使臣,这礼仪错了。”
这四位使臣都很年轻,来秦国觐见秦王也是第一次。典客以为四人是不晓得觐见的礼仪,所以在一旁低声开口提醒。
倒是代表闽南国的使臣开口道:“启奏秦王,吾等四国皆有赖秦国而存,今秦军大胜蛮夷,我们四国国主都是喜不自禁。”
“臣代表闽南国国主向秦王上表,闽南国愿从此成为秦国藩属诸侯,请秦王接纳。”
闽南国使臣说完,恭敬从怀里拿出一份奏表,递给一旁的典客之后,就以头触地,行礼叩拜。
一旁的东楚,东越,东吴三国使臣,也在闽南国使臣开口递上奏表之后,纷纷跟着递上奏表,和闽南国使臣一样,表示他们各自的国主愿意向秦王称臣,他们诸国也愿意成为秦国的外藩诸侯之国。
对于四国使臣的表态,秦阳倒是不置可否。这四国说起来不过区区弹丸之地,有两个国家面积甚至比代国还小。又和秦国隔着一个楚国,往来沟通全靠水路,算是秦国鞭长莫及的地方。
这四国原来自称君王,现在秦军势大,而楚国经过几年休养生息之后,也是慢慢恢复了元气。比起四国的弹丸之地,楚国的国力显然要强大一些。
秦阳有接到来自南方龙影卫的奏报,楚国在最近动作频频,四国边境除了驻扎秦军的闽南国外,其余三国皆有受到楚国军队的不断骚扰,而且这种情况有呈现扩大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