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在现代社会的时候,就知道明朝后期赋税严重,主要也是因为朝廷入不敷出,而全国各地不是饥荒就是战乱,所以也只能是维持一天算一天,现在刚刚取得了个好局面,朱慈烺怎么可能会增加税收呢?这可是竭泽而渔的事情,但朱慈烺不对老百姓动手,并不代表着朱慈烺不对东林党动手,之前朱慈烺要进行茶叶和瓷器的专营,就是因为要控制对外贸易,目前这几样东西也是对外贸易当中的大户。
这一期间大明朝的对外贸易可以说是相当的保守,大部分的东西都是直接交给外国商人,让外国商人运回欧洲,其中最大一部分利益都被他们给占了,所以咱们这边非常的吃亏,而且因为洋人出的价格比较高,各地的商人都愿意卖给他们,这就形成了一个竞价机制,当然不是价格越来越高,而是在互相的争夺当中,弄得我们的价格越来越低。
朱慈烺现在没有办法变出一支船队来,也没有办法跟欧洲人直接交易,所以朱慈烺想的就是物资官营,不管是出口的什么东西,只要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朱慈烺都会按照洋人的收购价格收上来,然后统一卖给洋人,当然这个价格至少得在两三倍以上,根据朱慈烺之前看到的一个文献,在我国收购的生丝产品,到了欧洲之后,价格至少会在4倍以上,朱慈烺仅仅是拿取其中一半的利润,这些外国人应该能够忍的。
朱慈烺之所以这样推算,也是因为大明朝出产的东西是别人不可以替代的,这个年代除了大明朝有茶叶之外,其它各国根本就没有,至于丝织品,在欧洲就更加的强悍了,瓷器之类的东西更是上流社会的一个标配,在世界其他地区,目前还找不出有任何的替代品,所以咱们应该形成一个卖方市场才对,如果他们不愿意买的话,朱慈烺也不求他们,反正外国商人也多的是,只要是有人拿回去赚了钱,那就有更多的商人回来了,咱们这边的商人不团结,也别指望他们那边的商人团结。
“回太子殿下的话,户部正在整顿这件事情,目前已经收购了大量的茶叶和生丝,都集聚在南京海关那里,很多外国商人购买不到货物,已经到理藩院询问过多次了,但我们按照太子殿下的旨意,并没有告诉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是说我们内陆遭受了水灾。”
朱慈烺之前就已经是让理藩院放风出去了,就说今年咱们这边遭遇了水灾,各项物资的收成都不怎么好,虽然还没有说涨价这个事情,但一些聪明的商人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个年代外国人只能在沿海的几个港口,没有得到朝廷同意的话,根本不敢往里走一步,这年头走进来真的敢砍他们的头,这可不是鸦片战争之后,大明朝虽然处于末路了,但是在这些外国人的眼里依然是强大的。
听完了史可法的话之后,朱慈烺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所以回去之后就应该可以办了,这些洋人虽然给的价格不低,但跟他们的利润比起来,咱们实在是太亏了,所以朱慈烺回去之后肯定会统一定价,这个价格会让人很有利润,而且比他们本土做生意的利润要高,但是要跟以前那样暴利,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了。
“传旨下去,在户部之外成立一个内务府,内务府,专门用于管理皇家事务,比如说采购之类的,另外对外贸易也归属于内务府管辖,各省海关收上来的税银,还是直接交给国库,内务府所经营的各项收益,就直接归到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