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年又回到学堂里坐下,众人只是稍稍惊讶了一下,但很快就不理会了。
陆家众弟子更是嘴角噙着冷笑,就等着看笑话。
果不其然,讲席先生去而复返回来上课,看到陆锦年坐在座位上,当即又是一声冷哼,毫不客气地将他赶了出去。
陆锦年已经有准备了,依言走出学堂。
学堂的窗户被陆家子弟打下了,他便站在门口听,反正讲席只是让他出去,又没说让他去哪儿。
然而,饶是强迫自己看开了,陆锦年依旧感到憋屈,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书读好来,他要和其他学子那样坐在学堂里听讲,再也不要被赶出来。
一整天,陆锦年都在门外听讲。
不管换了几个讲席来,他们只要看到陆锦年,张口就是几个提问,还专挑陆锦年来答。
答不上来?不好意思,门在那边,自己出去。
陆锦年心中怨气升腾,好几次想要放弃了,但想到自己读书的目的,又强忍着留了下来。
可是,他很快发现一件事情他听不懂讲席们讲的内容。
明明每一个字他都是听懂了的,可连在一起他就完全不知道再说什么了。
陆锦年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首先肯定是基础太差,师父只教会他认字,但没读过书,因此书里的内容晦涩难懂,是阅历和经验不足导致的。
其次是他太高估自己了,他以为只要进了书院,进了学堂,听讲席讲书就能理解那些内容。
结果很明显,他依旧理解不了。
想到这里,再结合众多讲席接连将他赶出学堂的事情,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讲席们并不是存心要将他赶出去,而是他们知道,即使他坐在学堂里,也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
接着他又回想起来书院前师祖的叮咛:
“琅琊书院比较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一般都以自修、读书为主,辅以讲席讲书,质疑问难。
你若想学有所成,可从读书开始,先读,后想,再问,方得真知。”
陆锦年一开始并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但现在他隐约懂了。
不止如此,他还理解了讲席们的良苦用心他们不是拒绝教授,而是在隐晦的提示他正确的道路。
只是陆锦年不明白,简简单单的一件事说出来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还差点让他心怀怨恨。
难不成,猜哑谜是读书人的清高和雅趣?
晃了晃脑袋,陆锦年不再去想这些。
这一天他没有收获,但又收获颇丰。
翌日,陆锦年没有进学堂。
学子们以为他学乖了,丢不起面子了,知道来了也会被赶出去,纷纷窃笑低语,陆家众子弟更是放浪形骸的笑,好似打了一场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