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护腕的灯光模式也有很多种,除了光线的种类和亮度,照射范围也有很多选择。
这跟无人机的灯光模式差不多,于一山也已经熟悉了这种随意改变灯光的便捷模式,他随手把灯光调成扇形照射的模式,让灯光指照向水底,不漏向水面。
有了足够的光源,视野也立即宽阔了起来。
于一山发现,这个水潭的底部并不算很深,顶多就是十来米的样子。
他往下一个猛扎,很快就潜到了底部。
水底没有鹅卵石之类的东西,只有一些细沙和泥土,踩下去能稍微激起些许浑浊。浅浅泥沙之下就是坚硬的岩石地面,但更多的岩石还是裸露在外,看上去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很不平整。
于一山又把灯光打亮了一些,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
水潭并不算大,但底部却比水面更加宽阔一些,看起来就像一个倒扣的饭碗,只是这个碗身破破烂烂,不太平整。水底的温度只有几度,这已经很冷了,但于一山即使不穿防护服也能忍受。就算是换个普通人,如果习惯了冬泳,在这里呆的时间不久也能扛住。
这种环境就不太适合普通的游客下水了。
水温这么低,总应该有原因,于一山开始向周围搜索。
水底依然很清澈,没有鱼虾之类的生物,战斗护腕的灯光穿透力很强,在这水底下的可视度很高。于一山稍微往四下打量了了一番,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异常。于是他游到底部的边缘,开始在水底绕圈,开始寻找潭水的源头。
绕了半圈之后,于一山发现这个水底的地面居然是倾斜着的。但由于地面很不平整,所以在小范围里也看不明显。
他是通过水温的变化和战斗护腕的数据提醒,才发现了这个高低上的区别。
于是他好奇的向地势更低的方向前进,很快就接近了水潭底部的边缘。但是他发现这个边缘并不是真正的边缘,水潭的底部居然还有条裂缝般的通道。
这条通道似乎就是在那面岩石峭壁之下,于一山靠近通道口的时候,还能察觉到微弱的水流涌动,似乎这就是地下水的源头。
通道口的水温更低一些,这种温差光通过他的手掌很难感受出来。但通过战斗护腕的温度感应,就能发现通道里面的温度略微低了零点一度,这也证明水潭的源头很有可能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地下水。
通道扁平,入口足够宽敞,完全可以让几个人同时潜入进去,于一山没有犹豫,兴致勃勃的往通道里游了过去。
然后是一路倾斜向下,通道里始终都比较宽敞,并且四壁平整,也没有其他的岔道,就像是人工特意开凿出来的一条地道。
顺着这条通道,于一山一口气下潜了一百多米,猛然穿出了洞口,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似乎又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于一山将灯光再次调亮,让自己变成一个巨亮的灯泡,然后,他发现自己果然是在一个貌似大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