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应该被严密保护的古墓,如今周围却只剩下几条没有任何意义的封条充当着警戒的边线,连看守巡逻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保护只是名存实亡的一句放在台面上的说辞罢了。
想到还有这样的没有经过挖掘研究的古墓被人轻视怠慢,甚至是在无意中对他们造成无法挽留的破坏,林风的心头便涌出一阵怒火。
身为一个考古学家,可以说,每一座古墓都拥有着它们存在的意义,很有可能会给整个考古界,亦或者可以说是给整个华夏带来新的改变。
就像林风他们在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那一批数量可观的竹简,上面的文字经过修复专家小组不辞辛苦的努力,已经整理出来了许多新的文献资料。
在历史上已经绝迹的另一个版本的论语,相信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出版成书,供所有人观看阅读。
华夏文明中灿烂的文化经典又会被添上极为浓重的一笔。
小小的竹简就具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更何况其他有可能蕴藏着更大价值的文物遗迹。
而虞城考古研究所的行为,就是在加速那些历史的消亡。
可是,最让林风觉得无奈的,却是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虞城,在华夏大地的某些角落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同样的事情正在上演。
林风只是一个人,他无法变出成千上万的分身去处理和拯救那些正在慢慢消弭的古墓和遗迹。
所以,他只能够在发现这件事的时候,尽力而为。
满腔的无奈,愤怒化成了一连串掷地有声的质问,让朱伟脑海中早已被尘封的一段记忆重新清晰了起来。
是的,他这时候终于想起来了,就在虞城庆祥县西高穴村的附近,曾经有人上报过一起盗墓事件。
当时把盗墓贼收押以后,虞城考古研究所派出朱伟带领着一个小队前往考察。
他们的人抵达那一座古墓的时候,初步判定那是一座东汉末年时期诸侯级别的大墓,但是他们同时发现盗墓的踪迹已经深入墓室中,并且有文物流出的迹象。
一座被盗窃的差不多的空墓,并不能引起朱伟太大的兴趣,而且当时研究所里还有其他更重要的课题项目需要人手。
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对于这一座汉代诸侯大墓的处理措施,就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现场保护。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就更是把这座古墓给遗忘在角落里,成了眼下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倘若不是今天被这三个盗墓贼再次光顾,日后的人也许就只能在研究所的备案文件里,看到关于这座大墓的只言片语。
朱伟停止了回忆,看向被拷押在一旁的三个盗墓贼时眼神阴翳,圆润油腻的脸上闪过一道愠怒的表情。
然而当他再抬起头,对上林风的一瞬间,立刻换了一副嘴脸,没有趾高气扬的嚣张,更没有被人发现马脚的紧张慌乱。
带着几分谄媚的讨好和含糊的态度,朱伟在一个隐蔽的角度,从怀里拿出来了一张银行卡,正准备稍稍的塞到林风的手里。
“林先生,你也知道考古这个行业向来不受关注,研究所里的人就更是不够了,碍于人力物力的限制,我们管理上出了这种疏漏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