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吓得不轻,撒手不管了。
据说新帝在宫里急得直哭,骂朝臣非要逼他做皇帝,害得他一不小心就成了亡国之君,毁了大江三百年基业,日后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太后被他气得几欲晕厥,到底撑住了,亲自召见几位大臣商议。
英国公面色最为镇定,建议全城戒严,收拢周边几营兵马,全力以赴守住汴京城,等勤王大军前来。另外下令慕容归拖住北狄军,若有人再敢后撤,格杀勿论。
其余大臣尽皆称是。
苏铭这两日才好些,适逢国难当头,哪里还能安心养病,今儿也来了。
他犹豫了半晌,站出来道:“……臣欲举荐一人为先锋,镇西大将军次子赵恂,正好他也在京城。”
论理,赵恂身上有个虚职,算是镇西军那边的人。
太后愣了愣,倒是很快想起来了:“哀家听得传闻,说镇西大将军次子骁勇善战,百战百胜,打得西戎人不敢靠近秦州地界。苏大人提得可是他?”
闻言,不止苏铭,众大臣均腹内计较起来。
果然,太后可不比表面那么简单。她一个深处后宫不闻世事的低调妃嫔,居然对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将都能随口道来,这番功夫,着实不容小觑。
苏铭不敢耽搁,很快应道:“正是……因有公务,他前些时日便到了京里。臣以为,或可将南郊大营的人马交给他一试。”
汪远下狱后,南郊大营一时无人统帅,正是混乱之时。
而且,这支人马,是汪远先时从原州带来的,没少打仗,战斗力比京里其他驻军强不少。何况同在西北边疆服役过,想来他们对赵恂能比其他人更信服些。
太后凝眸沉思。
赵恂的大名她听过,就不知是不是当得起。要知道,这可关系到整个大江的兴衰存亡。
英国公忽然站出来表示赞同。
“好,就依苏大人周大人所言。”连英国公都同意了,太后没再纠结。
随后,众大臣把守城的各项具体事宜计议妥当,拟旨分头传下去。
赵恂接到圣旨,没什么大反应,面上淡定无波,倒是苏桐替他不安。
他与西戎人交战无数,可与北狄人却是第一次……尤其从前带领的都是跟随他出生入死多少回的心腹将士,这次,这些人,能服从命令吗?
反是苏父笑着劝她道:“你且放宽心,以赵四郎的能为,为父相信他至少能统领二十万大军。此番不举荐他为全军统帅,不过是因他年纪太轻,京里许多人肯定不服他……”
一个真正优秀到卓越的将领,不管是什么军队,到他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赵恂,就是那能堪比老耿将军的天生将才。
“想不到父亲这般器重他?”苏桐微有诧异,这还是她第一次听父亲这样夸赞一个人。
苏父端过药碗,一饮而尽,面上露出激扬的笑容:“倘若他不是正好在京城,这次为父真的很担心汴京还能不能保住……
要是小耿将军在的话,北狄不足为惧。
偏川中路遥且险,他没那么快赶回来。幸好,天不亡我大江,恰恰把赵四郎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