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崔二舅才领着长子崔楠从军营回来,众人又是一番厮见。
晚上的接风宴,崔家两位舅舅考教了赵恂不少问题,从行军打仗到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对他的表现越发满意。
女眷在只隔着个屏风的隔壁屋用饭,陆陆续续能听到他们那头的动静。
崔二夫人娘家姓周,最是个和善不过的人,之前还替苏桐将来发愁呢,想不到这么快就……这位小将军年纪虽轻,看着倒是个会疼人的,她便时不时觑着苏桐笑。
苏桐只好当做不知。
众人直到亥时初刻才散了,各自回房安歇。
崔家早就收拾好供大家居住的屋子,苏桐是在四娘边上一个清幽的小院里,七八间屋子,够他们主仆住了。赵恂则在外院客房安歇。
第二日天未大亮,苏桐就醒了。
推窗望向碧莹莹的天空,她的心情变得很好,恍若新生般的错觉。
从箱子里收拾出送给众人的礼物,一一分派好,眼看天色不早,她忙领着韵姜捧着礼物先去给周氏请安。
路过四娘院子,恰逢四娘亦要去给父母请安,两人正好携手说笑着一同走。
崔二舅已经走了,周氏刚梳洗停当,见二人来了,笑着命她们先坐。又交代了下人几件事,才笑道:“……折腾了一路,昨儿又歇得晚,怎不多睡会?
自己家里,没那些讲究,我往日嘱咐四娘,不必起太早来与我请安,你也是……”
苏桐含笑应是,又道:“许是夜里睡得香,早上起来觉得精神尤其好。这是给二舅舅与二舅母的一点小心意,还请舅母别嫌弃。四娘与大表嫂的,一会子直接送去大家院里……”
她话音未落,韵姜已双手捧上两个檀木锦匣。
“大老远的还惦记着我们,倒显得我们是为了东西才唤你来玩了。”周氏大笑。
下人来问摆饭。
周氏吩咐下去,又与苏桐解释道:“你大表嫂这次生产时遭了些罪,身子骨受损不小,我们依郎中的意思,令她多坐一月月子。
是以,你昨儿未见到她,一会子让四娘带你去看看她吧。
她一直道日日关在房里,闷得不行,往后多个人陪她说话,想必是欢喜了……”
三人用毕饭,闲话几句,四娘果然领着苏桐去寻大表嫂徐氏。
徐氏与徐六娘是同宗,不过出了五服的,其父曾任鄂州知州,英年早逝,两家的婚事是当时同在鄂州任上时即定下的。
进门第二年,徐氏就生下一子,现已七岁,年后被送去钱塘入了起点书院读书。
她心下自然不舍,但崔家教导子弟素来严苛,基本都是六七岁就正式进学了。为了孩子前程,她只得忍痛同意,好在这胎喜得一女,略解她思念之情。
苏桐与她不熟,只当日在汴京会过一面。
才陪着说了几句闲话,就有婢女来找。
原来赵恂定了明日启程回秦州,崔三舅要带他在延州城里转转,又使人来邀苏桐与四娘一道去。
一想到两人一路同行,朝夕相处月余,他待自己的情意……突然就要分开,苏桐心中极为不舍。最后一日,自然要多陪陪他,下次相见又不知到几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