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御舟的周行,泰安山被抹平的消息,先一步抵达云霄宗。
宗内沸汤般的情势,立刻有所降温。
大部分人都暗松一口气。
刑堂堂主洪宣吐槽:“个大的总算回山了!”
什么是个大的?
对宗门而言,实力强并不算个大的,能解决问题的才算。
自从马蹄谷事件后,周行就成了各大门派都暗中留意的人物,其中自然也包括云霄宗。
周行北归,进入云霄宗辖地,并与周家修士汇合,宗门上层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知晓了。
甚至对其东行的用意也才猜出了几分。
但猜出结果的寥寥无几。
都以为周行会在前线狠杀一波入侵修士的威风,又或反向劫掠凡人。毕竟渡厄方舟之名天下尽知,载百万之众,这已经能跟传说中跨界迁徙的神舟媲美了。
没想到周行没有掰手腕,而是直接砸断了战神殿的胳膊肘。
战神殿宗门之外的四大据点之首常驻修士超过五百能以分殿称之的仙塞加上其前身、存在时间近万年的一处玄门建筑群被彻底抹了个干净。
这事构成的认知冲击,已不是简单的杀了多少人,而可以跟毁宗灭派相提并论,又因它是一人独立可完成,而格外震撼。
震撼的主因,自然是效果好、成本却低。
如果说马蹄谷那次是试演,这次就是正剧,不但证明了有效性,也证明了可重复性。
从飞来峰开始飞坠,到最终落地,是有大约半盏茶的时间的。
当时身在泰安山的战神殿修士,自然有不少应激产生了超感预警,并进行了反抗。
比如结阵自保或拦截飞来峰的。
又比如立刻血遁或使用法器逃逸的。
结果除两名遁地逃逸的高修,尽数殒落,灵肉皆灭,尸骨不存。
这细节,足以证明该种打击作为战略武器的合格性。
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现在、以及预估的很长一段的未来时间里,它都是独属于周行的手段。
太虚宫确实还有太虚战船。
厚土宗获得的太虚战船的完整度也较高,可以突破罡气层。
但缺乏强力的洞天门户技术,就没办法做到实用级的快速打击。
以厚土宗为例,他们确实是五大中最擅于打造洞天的,将洞天门户与飞空船有机结合也能做到。
可他们做不到一下子从洞天中将大量的物质倒出来。
有人可能会说,完全可以慢慢来呀,即便宗门大阵级别的探知,也不可能越过厚实而高能的罡风层、及时发现在界外的飞空船。
是探不到,可问题是,修士有超感预警。
别说是在头顶现场组装,就算是在界外组装好,运送到位再投掷,也照样可以被及时预警。
周行之所以行,主要还是因为他能做到前一刻还是一个孤零零的宇航员,下一刻就能砸下一座卫星城的骤变操作。
突然性,才是这一手段的亮点。
这独一家的手艺,一下成了云霄宗解决外患困扰的重要手段,也让周行的地位进一步达到了堪比大乘、甚至更胜大乘的高度。
这样的一位镇宗高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有让宗门众修等其回归的充足理由。
在一个秋雨沥沥的日子,周行回到了云霄宗。
宗门的整体外在,给他的感观很不好。
刺杀傅山时的辅助打击,其后遗症如今已全面突显。
这次刺杀,太虚宫的具体战术是放毒杀人关门打狗。
毒,具体就是阴煞污秽之力。
由冥玄派鬼修们操刀制造的污秽爆弹,算是超凡版的脏弹。
周行跟玉无双详细了解了她在冥渊的具体见闻后,认为,污秽爆弹的原料汲取地,恰恰就是冥渊的阴煞纳库。
那里有太多积压的晶化阴煞之力,对于鬼修们而言,非常方便使用。
而冥渊的崩塌,也与之有重要关联。
毕竟瀚海宗和厚土宗,都会定期的检查纳库的情况。
哪怕有间谍掩盖玩忽职守,也很难做到长时间不被发现。
而冥渊崩塌,则能掩盖大量阴煞精华被抽走的真相。
太虚宫利用间谍,将爆弹运入云霄宗,然后在刺杀时引爆。
这种策略与其说是调虎离山,不如说是给云霄宗那些根本不想救援傅山的修士一个堂皇的借口。
还有一个借口,就是天地锁元阵。
此阵法为摩云峰的最强防护阵,在这次刺杀行动中,却成了宗门众修无法及时攻入摩云峰、支援傅山的关键。
阵法开启,隔绝内外,大乘修士下场都无可奈何。
至于这样的阵法,是如何被太虚宫的人动了手脚并掌握的。
目前也查出个大概了。
浊潮突临,宗门各山不是都开启了法阵,以保证仙山的灵气浓度嘛。
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摩云山的一些法阵,也需要进行检查和适应性调整,结果就被人做了手脚。
所以,傅山是在摩云峰被围困而死,事成后,刺客们成功利用密道逃脱。
可以说,太虚宫刺杀傅山的方法,比傅山被刺杀本身更打击人。
毕竟天地锁元阵和密道,都是保障宗门的核心成员、以及种子成员,在宗门蒙难的背景下,安然撤离的。
堪称最后退路的机密,知晓具体情况门人弟子都千中无一,有资格察看维护的,更是万中无一,结果却被外人掌握和利用,这已经远不止是讽刺意味浓郁那么简单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引出了另一个大问题:人心散了。
在唯心文明体系中,人心散了、可比不仅仅会引发队伍不好带了这类问题,还会直接导致技术问题。
每一位修士,都是一台远超凡人的强有力精神力场放射源。
其中,有关宗门的情绪,是与整个宗门地界一直在互动,并被一定比例引导和收纳的。
宗门大阵的运转,就需要合格的精神力。
本质上,它跟信仰力在运用方面非常相似。而获取突进相对而言更宽泛自由一些。就像是精神力的捐款箱,捐与不捐全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