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儿子知错了……”李宏楠“噗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大李赵氏跟前。
“就这样吧,族长!”大李赵氏深吸了口气,并没有让自家亲生的大儿子起身,而是侧过头看向了族长李庆江。
“庆海媳妇儿这次分家还算公正,至于大松家,考虑到大郎确实尚未成年,还是不分出去的好。五老祖儿,哥几个,你们觉着呢?”族长李庆江开始询问族里几位族老的意见。
以五老祖为首的几位族老低头彼此商量了一番,连连道:“族长所言甚是。”
于是,由之前那位甚是唠叨的族老出面,书写了所谓的分家契,一式三份。大李赵氏一份,被分出去的李宏楠一份,剩下一份由族里,也就是族长李庆江负责保管。
这次分家,李宏楠没要家里的那头耕牛,所以最终分到了家里现有的十九两六钱银子,三亩耕地,五只下蛋的母鸡,一石稻米三百斤的番薯,农具碗筷等一份。在房子修建好前,允许李宏楠带着俩孙子二郎跟三郎住在家里,但不包括赵月荷这个二儿媳妇。
很显然,大李赵氏这是还记得这个娘家外甥女言传身教,带坏了三郎叫自己“老虔婆”这事儿呢。而且这事儿至今娘家老赵家没来人解释一二不说,还暗错错地带走了二郎跟三郎俩孙子。换做任何一个当婆婆跟祖母的,只怕这口气都咽不下去。
除此之外,属于大李赵氏嫁妆,已经佃了出去那二十亩田地,今年秋收时若是风调雨顺的话,能拿到一成的租子,到时候李宏楠能拿到一小部分。毕竟现在这田地挂靠在了李宏查这位小茂才公名下,能免一半的租子。若是将来考中了举人,这减免的田租就更多了,更何况是进士之后还能平步青云当官老爷。这也是在大齐为何平民百姓家家里条件稍稍好些后,便将自家的娃送进学堂,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一个重要原因。
士农工商,整个阶层都提升了,更何况是福利待遇了。
虽说分了家,但李宏楠作为儿子依旧得孝顺亲娘大李赵氏。所以,一年到头李宏楠得拿出二两银子作为赡养费,以及一年四季的衣裳至少三套,逢年过节的节礼自然也少不了。这些都写进了那份“分家契”中。
族老很快将“分家契”书给书写好了,随后又誊抄了两份,确定三份协议只字不差后,大李赵氏、李宏楠以及几位族老分别在上面签字画了押,并各拿一分。原本分家就这么结束了,但李查德却在一旁提醒了一下,大李赵氏便甚至好说话的将前头李章氏留下的一亩半分地那地契翻找了出来,交给了自家大儿媳妇李徐氏,随后又让族老另外又写了一份“约定书”。
大致意思么,就是约定等大郎成年了,就能分出去单过了,而且还能带走亲爷爷留下的那些个田地中,属于亲爹李宏松的那份。除此之外,大李赵氏很是“开明”地允许老大家存私房钱,毕竟大郎再过两天能进学堂念书了,虽说束脩什么的,家里公帐能出,但读书不是费钱嘛。所以最多只出一半,剩下的一半让李徐氏自行解决。
所以并非那么不近人情的婆婆大李赵氏,不就允许李徐氏这个大儿媳妇可以名正言顺地存私房钱了嘛。只不过,是有条件的。一则,家里的活计不能偷工减料,二则既然前头亲生的大儿子,被分出去的李宏楠一年到头得给大李赵氏二两银子,四季的衣裳以及分年过节的节礼,那么李徐氏这边也不能免。
不过考虑到不曾分家,便象征性地收一两银子,但四季衣裳跟逢年过节的节礼是不能免的。
当大李赵氏将自己的意思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家大儿媳妇后,李徐氏侧过头看了一眼乖巧地站在自己身边的大郎,随后陷入了沉思之中。答应吧,这些个条件还真有点么过分,可要问有多过分却又留有了一些余地。可若是不答应吧,只怕自己唯一的儿子大郎短时间里没再可能进学堂读书了。她那婆婆只要借口家里因为分了家没多少银钱,就能让大郎进学堂读书这事儿无限期延后。
“娘,我不要读书了。”大郎已经能隐约感觉到自家亲娘的为难,咬着牙,主动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