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大李赵氏也没太小气,给打了一对龙凤金镯,不重,也就是八钱八,折算下来,十两银子不到点。
到了八月初五,晒嫁妆这一天,第一抬嫁妆,明晃晃的摆放着代表着田地的田糕团。一共十五个。十个圆滚滚的白色田糕团上头盖着“上水”,五个上头是“中地”,代表着上等水田以及中等地。那五木中等地,是李玉琇的建议下,李徐氏拿出银钱,给自家大闺女的陪嫁。
作为亲爹,李宏松其实并不怎么赞成,但也反对不了。毕竟这买地的银钱,李徐氏坚持是她压箱底的嫁妆钱,作为夫家可没有资格惦记。何况,李宏松离开老李家这几年,还真没给家里留下点什么银钱或者值钱的东西。
当然,如此一来,能给李玉琳压箱底,就是没记录在嫁妆单上的银钱可就不多了。但李玉琳这段日子,陆陆续续也积攒下了好些,倒也不怕。
老李家之所以嫁妆丰厚了不少,主要也是因为许家那边,许是觉着当日下聘走过场匆忙简单了一些,之后又送来的聘礼里,竟然多了一只雕工精美且华丽的金碗。据说,这碗还是许家老祖宗传下来的,只传给长房儿媳妇。此外,还有一套首饰,白玉兰花造型的金钗、金耳饰、金戒指以及金手镯。
光是这套首饰,就得五六十两,更何况还有个意义非同一般的金碗。
许家这般给脸,老李家这边自然不会落面子。所以这次聘礼一分不动,除了必要的喜饼这些扣留一半外,又给添了不少东西。
这般,让前来填装凑热闹的亲朋好友,想不羡慕嫉妒恨都难。要说最酸溜溜的,只怕还是已经分了家的小李赵氏。毕竟当年,大李赵氏给自家亲生的大儿子李宏楠娶小李赵氏这个娘家外甥女时,可没那么大方来着。小李赵氏显然不相信,她那前头任由她怎么欺负,都不会反击的大嫂李徐氏,能存下那么多嫁妆来。
光是这第一抬陪嫁的田地,只怕就得上百两了,哪儿来的那么多银子啊。还不是整日里扣扣索索的自家婆婆(姑母)的银钱!
“娘可真舍得啊。”小李赵氏那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着,酸溜溜地开口道,“也不晓得回头给小叔娶媳妇,会准备多少银两。”
“怎的,二嫂准备帮娘分担?”恰巧经过的李查德听到后,似笑非笑地看了小李赵氏一眼,“二嫂有那闲心,不如回家好好照顾家里的蘑菇房。这些,原就是大嫂跟琳丫头姐弟三个,每日辛苦照顾菇子跟耳子赚到的。”
“三查,你没骗人?”一旁,同过来凑热闹的几位李氏族人,不禁问道。
李查德看了看这些人,里头不乏已经按耐不住,跑来学种菇子跟耳子的人家,便笑着道:“是真是假,这第一茬菇子跟耳子,应该已经能收了吧。”
确实已经陆陆续续尝到了甜头,只不过许是刚开始,收获还不是很多。但经过今儿,只怕没啥人会怀疑了。毕竟老李家李徐氏这头日子过得如何,这几年哪怕往来不怎么密切,也陆陆续续地知道,并不是那么好过。最起码,手头绝对是不宽裕的。可这日子才过去多久,竟然就能给自家大闺女攒下那么一大笔丰厚嫁妆了。哪怕这里头,有李查德这个小叔叔添的一份,有亲爹的一份,算起来应该也赚了不少了。
有羡慕,有眼红,更多的还是对自家蘑菇房多了一分期盼。回头,自家娶媳妇嫁闺女,也一定能这般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