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出军征伐平阳,大败赵军。
桓齮一路猛进,又破武城,最终在武遂这个地方虏赵将扈辄。
桓齮率军斩杀赵军十万,取得大胜。
雁门郡。
嬴子苏看着士卒呈递上来的竹简,也是得知了桓齮在南部取得大胜的消息。
正史上这个时候的赵王还没有请李牧复出。
桓齮大胜,不仅增强了秦军的气势,也让嬴政更加笃定了桓齮是个将才。
也会笃定桓齮后续的作战计划能起成效。
桓齮率军从上党出发北上是必然了,就看他能不能在北部这里拦下李牧!
“我们离代郡还有多久?”嬴子苏把那份捷报放到一旁问道。
“回将军,最快后日就能到。”士卒回答道。
“恩,到了代郡歇息一天便攻城。”嬴子苏淡淡道。
“诺!”
“从没想过谋士出身的你也能带兵打战。”阳煞突然笑着开口道。
“这带兵打战可不比游历别国挑拨离间。”阳煞吐了口气。
“身为统帅,你身上可是肩负着十万人命!”
嬴子苏也是苦笑一声,“我确实不会带兵打战,但这是没办法的事。”
阳煞错愕,他瞪着眼看着嬴子苏仿佛像是听见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样。
这是真不会带兵打战啊?
“你不会带兵打战你敢找王上借十万大军?”阳煞扶额叹着气道。
“如果我不找王上借这十万大军,代价就是十万秦军要葬送在赵国的土地上。”嬴子苏沉声道。
“怎么会?”阳煞喃喃。
“桓齮将军不是传来捷报么?”
“这事或许只有我明白。”嬴子苏摇着头笑了笑。
桓齮战败,所带领的军队被尽数消灭在赵国后方。
这一次败仗,是继昌平君郢陈之乱后的第二大惨败。
桓齮战败畏罪逃走后,嬴政勃然大怒,觉得受到了侮辱。
上一次畏罪而逃的人是樊於期,这个人最后逃到了燕国被燕王喜奉为上宾。
但在卫夫和燕丹在南部起义北上时候,樊於期也是果断离开了燕国去了魏国。
这一次畏罪而逃的是桓齮,正史并没有记载桓齮战败后是逃往哪里。
注:关于桓齮的去向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桓齮突围逃走回了秦,之后在公元前229年跟随王翦再度伐赵。
王翦兵败,桓齮也是被李牧击杀。
另一种说法是桓齮突围后不敢回秦,因为这么大的败仗主帅是要以死谢罪的。
前有樊於期畏罪逃往燕国还活的好好的,桓齮就学樊於期也畏罪逃亡。
这里作者取了畏罪逃亡的说法。
连续两次受辱,嬴政也因年轻气盛想要找回场子。
嬴政再度发兵伐赵,一军北上准备走之前桓齮走的路扼住北方以此威胁邯郸。
一军从上党出发,深入南部想要从背部进攻邯郸。
但南部的赵将司马尚抵住了压力,而北部面对李牧没支撑多久便是溃败。
南部秦军得知北部军队溃败后,想了想待在南部也没什么机会,最后选择撤军。
李牧复出的这几年里,秦军面对赵国无一例外,都是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