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的二弟其才这几年混的不错,家里有钱了,买了一栋两层的房子。房子就在美群家隔壁,美群,亚田儿时的玩伴。其才终于肯回老家了,他是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多年不回家的原因就是曾经不风光。转眼阿喜都十多岁了,曾经一点点的平头小娃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其才一家人长达八年未回老家,每到新年,小芳和云洲带上孩子去东庄走亲戚的时候,兄弟们齐相聚。总共二十多口人,好不热闹,唯独差了二弟一家。小芳的妈妈总是在欢聚后,默默地回到屋里掉眼泪,二孩儿不想她,她还想二孩儿呢。
其才回来在家没呆几天就又去黑龙江了,可能是工地有事儿吧,他是个包工头,要组织人干活的。阿梁的变化很大,现在身高已经超过了一点八五米,原来的圆脸也变成了国字脸,部队果然是个好地方。人都说部队苦,但也最能磨练人,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阿梁是过完年初五回来的,初十就走了,因为他要遵守部队里的规定。幸亏阿梁的妹妹阿喜开学比较晚,黑龙江的冬天非常寒冷,所以学校的寒假时间很长,暑假时间相对减少。阿喜和妈妈在老家里可以呆将近两个月再回去。亚田来到姥姥家,看到了阿喜,很面熟。亚田想起多年前她欺负阿喜的情景,不禁略显尴尬。阿喜看到亚田,并没有印象,面相也看不出来像谁。阿喜去黑龙江那年才四五岁,不记事儿,也不记得大姑和大姑夫。不过阿喜是在黑龙江出生的,她很小的时候从黑龙江回来,奶奶照顾她。那时候她说话还吐字不清,叫云洲为大姑夫,念成大豆腐。阿喜的妈妈对阿喜说:“阿喜,这是你大姐。”亚田是东庄这边同辈中年龄最大的女孩儿,所以有很多表弟和表妹,都称呼亚田为大姐。
“姐。”阿喜怪不好意思的,但很热情的称呼亚田,笑容很温婉,声音很清脆。阿喜的头发真长,马尾辫很直很顺,五官小巧,跟小时候很像。亚田心想:“看阿喜的样子是不记得我了,正好,我真怕她嫌弃我。”亚田身为同辈里的大姐,自然要做好表率,态度非常主动。“阿喜,好多年没回来啦,都长这么高了啊!”
亚田比阿喜大七岁,表现得像个长辈,引得亲戚们一阵笑。熟悉后,阿喜就和亚田黏在一起玩,因为其他的表弟和表妹们年纪太小,都是爱看卡通动画的小屁孩,没有共同语言。亚田带阿喜来到了自己家,大云庄距离东庄很近,非常方便来往。小五儿的两个儿子也很喜欢亚田,跟着亚田一起回来了。小芳也很开心,阿喜这小姑娘温柔,看着就讨喜,小五儿的俩儿子可爱调皮又不失教养,小芳一直很喜欢。亚田带两个表弟和阿喜去集市上溜达了一圈儿,买了一大包零食和饮料回来,毕竟家里来小客人了,可以买些零食招待。亚辉比阿喜大两岁,多年没见过,想着东庄其他的表弟和表妹平常来,亚辉都会给他们买吃的。亚辉觉得弥补一下阿喜,就去集市上又买了一大包零食回来。亚辉的钱是年前帮妈妈卖菜的酬劳,也不算是乱花钱。
小芳去集市上买了豆瓣辣酱、花生酱和番茄酱,晚餐想做卷菜煎饼给孩子们吃。小芳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菜,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土豆丝。”小芳没问云洲,云洲这些年跟着俩小孩儿吃土豆都习惯了。孩子们在堂屋里吃着零食、水果、礼品之类的,小芳和云洲在厨房煮饭。年前家里买了煤气灶和电磁炉,做饭倒省事儿了许多,烧地锅终究是污染环境严重一些。今年云洲又挣了不少钱,把东庄妈妈家的钱还上了,家里又添了饮水机和家具之类的,日子越过越好点了。
对于炒菜,云洲比小芳更厉害一点,小芳炒菜的步骤很简单,味道都是一般。云洲先切碎了姜沫儿和朝天椒,放在小碗里准备着,又把土豆丝切好,再把孜然粉、盐、味精、酱油拿出来备用。云洲把煤气罐儿打开,把炒锅放在煤气灶上,炒锅里残留的水慢慢的挥发不见。云洲将植物油倒进炒锅里,加热至油烟起时,调至小火,将小碗儿里的姜沫儿和朝天椒放进锅里,炸出香味儿。云洲适时再将土豆丝放进锅里,将火调大,陆续放其他的调味料将菜炒熟。
菜盛了满满一个汤盆,云洲把菜放进火炉上大铝锅里的篦子上,怕别冷凉了。篦子下是刚煮好的蜜枣儿苹果稀饭,可甜了呢,云洲很喜欢吃。煎饼工作交给了小芳,小芳已经将煎饼面糊打好了,里面加了芝麻、调味料和咖喱汁,咖喱是纯植物和药材制作的,没有荤腥。社会发展的太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舍得吃喝了,但也引发了很多的疾病。村庄后面的医院里经常爆满,很多奇怪的病痛层出不穷,大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是三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得三高的人们大部分原因是营养过剩和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