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首款产品技术方案后。他开始考虑公司的运作问题。
产品再好,也要对外进行推广,还有售后服务、财务管理、税务等等。
这些岗位设立后,因为人员增多,又需要增加中层管理岗位、后勤服务岗位。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扩大,还需要一轮又一轮的人员招聘,于是又有了招聘和考核员工的人事部门。
一个高科技着称的企业,不可能没有产品研发团队。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核心部门。马由现阶段其实不需要靠这个部门研发产品,但是没有这样一个幌子,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顾虑,产品来源问题。
因此这个部门必须设置,但现阶段或者说软件产品领域又无需增添人手开发。但设置这个部门后就不能荒废,企业不可能养闲人。他修正了研发部的工作职责,仅做产品市场调研及分析,并依据市场信息提供产品更新及升级策略。
至于缺少了技术研发团队而由此引起的外界猜疑,马由也准备好了系列说辞,即这个团队不在剑桥。至于在哪里,人员多少,则是企业的机密。
也就是说,蓝星公司的研发团队,只需要负责研究公司发布的产品,和同类产品竞争力以及新产品改进建议。按理说,马由设计的两款产品已经领先20年,其实按部就班更新、升级就可以。但市场瞬息万变,需要一个团队跟踪市场的变化,及时给公司提出建议。
此外,公司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这些方面,马由仅仅是自修了不少理论知识,实际管理经验丝毫没有。
他知道,理论和实践大不一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拿到自己的企业未必合适。即使是自己的企业成功运行多年以后,管理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所以,他理解的管理实质要义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合适的团队,去完成既定的计划。
千头万绪,要开办企业需要的准备工作实在不少。首要的任务,是要落实管理团队。
马由来到剑桥1个月了,平时虽不会主动交际,但他一方面主动在修正自己内向的性格,同时也要有意识结交一些人才,积累自己的班底。
通过参加大学新生联谊活动,以及剑桥大学校园网,他还是结识了20多位华国和弘崆、弯岛来的留学生。
而郊游中认识的文勇,引起了他的重点关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文勇的资料。
文勇是4年前读完京城大学硕士毕业来到这里,刚完成博士论文。正是等候答辩的最后程序。
他的专业有点鸡肋,类似人才资源管理。博士论文的题目也是研究第三世界人才培养方面,这几年他非常辛苦,跑了华国、印度以及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作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调研。
这类课题在华国甚至在国外都没有太大实际运用价值。他起初的想法是通过发达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和第三世界人才成长的比较,给国内制定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性建议。但几年下来,他跑遍了国内各级部门,没有一个部门重视他的初步成果和想法,毕竟国内体制内的人才任用、升迁,都有相对成熟的机制。自然不可能轻易接受他的观念。
此外,华国的国企和体制内区别不大,也暂时用不上,而私企、民企又没有发展起来,他这个课题成果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所以他准备留在国外,试图找一所大学任教。否则他读的专业回国后实在不好找工作。
这天马由约文勇来到他的住所,这是他们现实中是第二次见面。
马由下楼迎接到文勇,请他来到了他三楼的阁楼实验室,这时实验室里有两个工作台,一个工作台只有一些加工工具,和一些简单的仪器。另外一工作台上放置了4套服务器、4面显示屏不停刷着数据(马由让宇儿伪装起来了),给外行人看起来还是很有一副高科技的样子。
在这里会见文勇,其实给他一种先入为主的氛围暗示。这样可以省略不少马由的解释。比如对蓝星公司的能力和潜力的质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