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六朝汉臣 > 第三十八章:长安(一)

第三十八章:长安(一)

皎洁的明月撒在了长安城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经过反射,地面像是积了一层水似的。

一队又一队握着长槊、穿着红色甲胄、戴着黑色盔缨头盔的士卒,举着火把,行走在黑暗中。

洛城门

一个骑着马,风尘仆仆的人影,给守卫递了一块传信。

不一会儿,在两个骑马的甲士的护卫下,他向城中驰去。

两个时辰之后

董仲舒穿着朴素的儒服,缓慢地走到了院子当中。

他微微侧身,慢慢地眨了眨浑浊的双眼。

抬起右手,轻轻地将额前的白发拨开,沧桑的目光,聚集在远处高耸的未央宫宫阙之上。

他的左手里抓着一份帛书。

一份刚刚从稷下送来的帛书、一份由老伙计亲笔书写的帛书、一份关乎儒家未来七十年的帛书!

董仲舒虽然已经老了,但是,因为平时无事,经常锻炼的缘故,力气并没有减少多少。

那副年迈的身躯,不断地颤抖。

他握紧左拳,任由指甲将帛书戳破。

上面的内容他已经阅读完了。

大体的内容,也已经了解透彻了。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公羊学派,死保司匡。

虽然与胡毋生相隔千里。

但是,早年的交情,让他异常了解这个老友的性格沉稳、庄重、喜欢做学问。

论心境,整个大汉,那位老友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这是诸子百家公认的!

哪怕向来与儒家不和的黄老学派,也承认这一点。

当年,自己正是在好友这种绝世而独立心境地影响下,才有勇气,对诸子百家宣战。

如今,一向做事沉稳的老友,竟然愿意用一生的努力,换一个年轻人的存活。

让他深感意外。

不过,当回忆到帛书中那篇大学之道内容的时候,董仲舒又一下子释然了。

没想到这世间竟然还存在对儒学研究如此透彻之人。

正如老友胡毋生信中所言大学之道蕴含之至理,宗师不能增删半字,哪怕圣人亲至,也只能拱手称好。

他原本不信。

当阅读完之后,彻底信了!

能作出这篇文章的人,可称宗师!

这得对儒学有多深的理解?

哪怕是自己也写不出这种文章。

大学之道可谓是打破了儒家各学派的界限,不足千字,却贯穿了整个儒家,连接了天下儒生。

这种能够影响整个儒家的文章,在儒家传承的几百年里,都可谓是凤毛麟角。

哪怕是战国诸子,也不过如此了!

董仲舒仰着头,脸上的苍老的皱纹,变得更明显了。

他用右手握着左手手腕,双手自然放在身前。

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开心地笑了。

冥冥之中,他好像从手上这篇文章中,看到了数不清的影子。

好像稷下最后一任祭酒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宗师子舆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子思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曾参的影子、好像看到了亚圣颜回的影子

最终,好像看到了孔父的影子。

儒家四百年来,能做到承上启下的文章,唯此一篇。

董仲舒没有忍住,沐浴着月光,感慨着,“此文横贯古今,堪称六经之后,儒家第一书啦!”

他轻轻地张开嘴巴,情不自禁的呢喃刚才所阅内容。

一字一顿,每个字,都用尽了他浑身的气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董仲舒闭上了眼睛,享受着。

让这之音,不断修补自己那一颗产生了裂痕的心。

多么完美的句子啊。

似大道之音、圣人之语!

诵读之后,忘记了一切忧愁。

没想到今世还能阅览这种文章

值啦!

褚大在董仲舒后方五步的位置站立,注视那道激动的身影,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生怕出事。

忽然,苍老沙哑的声音,幽幽传来。

“褚大!”

“师尊!”

董仲舒闭着眼睛,沉声问道“撰写此书之人,当真不属诸子百家?”

“嗯。”

“好啊!好!”

这位当世儒家第一人,笑容不减,满意地睁开了双眸。

瞳孔中的阴翳,尽数消散。

他转身,看着褚大,道“如此人才,自当为我公羊所用!”

董仲舒激动地走了起来。

他背着手,在灯光昏暗的院子中来回徘徊。

影子映在墙上,时大时小,时长时短。

他的大脑开始疯狂运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封州王紫鸾记无敌万岁爷一步一音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