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五,贾蓉制定了众多有关改善当地民生的方针。
这一路从武昌府走来,直到均州,所见到的纷繁乱象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各地私下买卖兵役,乱增捐税,成为常事,烟民的数量超过了6位数,各大赌坊的发展规模丝毫不亚于京城,因小冰期逐年严重干旱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常有人饿死街头……
圩子巷笙歌喧天,日以继夜。许多地方民匪难分……商贾及乡绅大号掌有乡村大量的良田。
各地民众绝大多数斗大的字难识一担,难童、游民无处安身……
针对以上复杂情况,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来整治地头蛇势力:1、改编各县兵丁。
对原来名义上听命于知县的兵丁,实际上为地方豪强所控制的兵员进行改造和整编,接受整编的每人可拿二十两银子做“安家费”。
借此从乡绅们手中收回了部队的指挥权,由贾蓉来直接指挥和下达命,各州县无权过问。
2、对散落民间的火铳及刀剑甲胄等进行登记和回收。
全湖广向朝廷登记的刀枪甲胄等总数有“朴刀一万三千贰佰把,火铳六千七百二十一支,甲胄一万二千八百套”。
对于拒绝进行登记的土豪劣绅20多人进行处决。
3、清剿盗匪,自从西巡开始,贾蓉一直都在各地组织人手清剿土匪,策略自然是抚剿兼施。
经过一个多月来的努力,“有46名盗匪首领、1678名盗匪分子向“湖广高级督察委员会”自首,并拘讯顽盗匪2236名,没收烟赌具共计1698件。
公开处决了罪恶极大的盗匪首领肖海山、郑之梁、白一贯等头目,大快人心之余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纠察士绅的队伍当中来。
当然问题自然也是碰见过不少的,这些贾蓉都记在了报告书里,一式两份,一份上报给朝廷,一份留给各地知县及中下层官僚们参详,尽管他们的手段不一定会像贾蓉这么狠,但有个治理参照和经验对比之下,终归还是比以前那样“管不了”“不敢管”要好。
但是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贾蓉的整改自然触及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商人集团,几乎都将贾蓉视为生死大敌,势同水火。
“整改商行税制”战略实行后,过了一些天,市面便有些浮动。
事出有因,贾蓉的计划遭到挑战了。
他雷厉风行地搞士绅,抓走私、捕奸商,原是好事,只是除了靠权力镇压和纠察队的问责及刑罚以外,并无其他疏导之途,而这些之中,
按他个人和民众的看法,奸商可耻,可恼,可恨。
操纵市场的米价持续上涨,盐价也跟着涨,甚至有时买不到。
一度闹得城里城外都人心惶惶,
这件事,自然就轮到贾蓉所指挥的督察委员会会员们来执行任务,方法也很简单,先私下令抓了几个奸商关到牢里去,再派纠察队上门拜访,文的武的都来一套,不少人就吓得不敢再继续跟贾蓉指挥的人马对着干了
煞煞风的同时确实有点效果,可是紧张局面并不因此稍减。
为了平抑物价,贾蓉开始在沿途各地实行“开办交易公店,统筹统购”日用必需品的行动。
主要是由湖广地界比较老实的中小士绅出钱拨款(出钱的士绅可获得各地土特产二百斤),设立交易公店(又称日用品供应处)。
以低于各地市场较低的价格公卖食油、盐、甚至粗肥皂等日用生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