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好巧哩!”肖嫂子冲着黄氏眨眨眼,这一幕被李珠看在眼里。
妇人是肖嫂子的表姐史氏,体态微胖,下巴圆润,一副很好相处的模样。少年是史氏的儿子吕三郎,与母亲史氏不同,吕三郎身形硕长,浓眉细眼,看起来是个精明人。
黄氏和史氏两人在肖嫂子的介绍下认识了,相互问候了几句,史氏夸李家两位姑娘长得标致,黄氏夸吕家三郎仪表堂堂,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说是巧遇,李珠却是半信半疑,史氏的目光就跟黏在李瑶身上一样,另一边黄氏不停的打量吕三郎。
黄氏一脸温和,轻声问道:“听肖嫂子说,三郎没去学堂了?”
吕家的情况,黄氏早就从肖嫂子口中得知了。
吕家在桃李县开了一间小绣坊,吕氏夫妇育有三子一女,长女早已出嫁。吕大郎在绣坊做活,成亲好几年了,儿女双全;吕二郎也在绣坊做活,去年成的亲,马上要当爹了;吕三郎念过几年书,谋了一份差事。
“去年就没去学堂了,谋了一份账房的差事。”吕三郎答道。
史氏拍拍大腿,“妹子,不瞒你说,我家三郎不是读书的料呀!眼看到了说亲的年纪,总不能看着他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他爹就替他找了份差事,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养活妻儿是没问题的。”
黄氏不住的点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不走科举仕途,也能找份轻松的活计。
“我娘家村里有个五十多岁的老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上,还要继续念书,可把一家子给坑苦了!”史氏接着说道。
“梁大爷还要继续考功名?”肖嫂子一脸震惊。
史氏摇头叹息,“可不是哩!”
众人一阵唏嘘。
史氏拉着李瑶的手不放,眼中尽是欢喜,“跟婶子说说,平日里都喜欢做些什么?”
李家的情况,史氏也从表妹肖嫂子口中得知了。
李家是从乡下搬来的,在虔州有两间铺子,每日应该能进账几两银子。听说黄氏是个大方、疼女儿的,想必不会亏待了李大姑娘,会给她备一份丰厚的嫁妆。
起初,听闻李大姑娘退过亲,史氏是一万个不乐意。不过,毕竟是表妹牵的线,总要顾及她的面子。史氏经常和绣娘们打交道,桃李县和乌雲镇相隔不远,还真被史氏打听到了。李大姑娘确实不错,遇见况家母子那样的人,真是倒了血霉!
更重要的是,李瑶生得细腰翘臀,一看就是好生养的,史氏非常满意。
“没事儿就在家里做做针线活。”李瑶笑着答道。
史氏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满意的点点头,回过头,与黄氏说话,“妹子,你家大姑娘性子好,我真是越看越喜欢,恨不得带回家去。”
李珠忍俊不禁,这话说的也忒直白了吧!
“这么好的姑娘,不娶回家当儿媳妇,岂不是太可惜了!”肖嫂子捂嘴大笑。
李瑶脸皮薄,刷的一下脸红了,就连耳根都红了起来。
黄氏摇头失笑,“姑娘家脸皮薄,嫂子,莫开玩笑了。”
“你这张嘴呀,别吓着她了。”史氏用手指了指肖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