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恍然大悟,最后赵四媳妇埋怨赵四,非得贪便宜,买些便宜的菜,现在被坑了。
要是找宏速公司配送,菜的质量好,综合成本,也差不多。”
“比如,王阿姨家里开了一个小饭店,去买10斤菜,拿到家里一称重9.8斤,两口子打起来了。
王阿姨在她家店门口哭天喊地:“挨千刀的,断子绝孙的老王,你没事来我家嚼什么舌根。”
邻居一听,卧槽,两口子吵架还扯出来老王了。
有好戏看了。
有嘴欠的一脸八卦的问道:“老王昨晚去你家里,被撞见了?”
王阿姨直接上前挠了他一脸:“啐!我们家之前让宏速公司配送,比菜市场上便宜,质量好,数量足。杀千刀的老王,非得说宏速公司有问题,结果我天还不亮去买菜,买回来分量不对,不怨他怨谁啊。””
“还比如,刘叔家里店里忙,让亲戚帮忙去买菜,结果买到注水的蘑菇,买回来后对不上,还以为亲戚贪腐了。亲戚白帮忙,还落得埋怨。”
“大家明白我意思了吗?”
有不少人,脸色有点难看。“写这些有谁信啊,一点文学性都没有。”
他们还以为和上次写的一样呢。
可这次,赵宏图要求甚高。
让他们写地摊文学。
这根本就不是他们想要的文学。
可是,刚刚吃了赵宏图的,手上也拿着了礼物,拒绝的话,说不出口,也不合适。
再加上赵宏图许诺的丰厚的润笔费。
大家强忍着答应了。
只能再弄一个笔名了。
接下来没几天,文学青年集体爆发了。
各类媒体上,不断有小豆腐块发表。
文章的趣味性都很强。
写的故事,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很贴近市民生活,被他们写的引人入胜,充分满足了大家的八卦情节。
中间再掺杂一些隐晦的不可描述的情节。
看的人也很多。
最让赵宏图喜出意外的是,有一个写知青返城的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竟然出圈了。
那本小说,火了。
相信不少人还对《蜗居》留有深刻的印象。
剧中宋思明说的一段话:“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车,这是路虎!这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拥有一款路虎,在城市里憋久了,都希望自己能像一匹野马一样,一头鬃毛,迎风飘洒在草原上长大。路虎就是男人的腿。”
颠沛流离,销量不行的路虎就在华国火了一把,土豪们都扎堆去买路虎了,有段时间顶配的路虎揽胜甚至加价四五十万都买不到。
这本小说给宏速公司的营销效果,虽然不如路虎在蜗居里边的营销效果。
但效果绝对是没错的。
那些媒体人,都写得高大上。“扣帽子”,“打棍子”,一套一套的,看上去都很有说服力。
导致部分高知眼里,宏速公司肯定是勾结权贵的,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发展起来了,怎么就能贷款到呢。
可惜,底层人员,不爱看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啊。
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地摊文学竟然挫败了高大上的专家言论。
赵宏图找的这些人,都写的土味十足。
浅显易懂,低俗简单直接,有趣露骨更加接近生活。
简单直接的阅读快感,可以制造的戏剧冲突,官能不断的刺激,煽情的让人欲罢不能。
是排遣寂寞,打发时间的最佳读物。
是读者的精神家园。
随着这些众多的小故事流传散播开,宏速公司直接被洗白了。
他们更加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故事书上讲的,宏速公司是好的,反而觉得报纸上报道的的有失偏颇,甚至是诽谤中伤,借机炒作。
并且这种观点,还不断地向上层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