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馒头的人都知道,这种面食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一个技术活。
馒头能够做得又大又软又香,关键是在揉面和发面那几关。
揉的时间不够,力度不够,面就不够劲道,发的时间不够,面就不够松软膨大。
所以就算是一心想要做出更多的馒头出来卖,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气力做才行。
馒头的种类是上去了,但是馒头的数量和销量却进入了一个停滞的状态。
数量方面的上涨很好打破,那就是只要安排足够的人手来做馒头,安排足够多的灶台来蒸馒头就行。
但是让销量大幅度上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以往也只有武大郎一个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卖,能挑走的馒头和炊饼的数量实在有限。
但好就好在,馅馒头这类吃食本就是一种相对物美价廉的可以替代饭菜的主食。
一个大馅青菜馒头四文钱一个,一个肉馅大馒头八文钱一个。家里没钱的宋人一般不吃午饭,只吃早饭和晚饭,也有将早饭和午餐合在一起算成一顿,随便吃些简单的饭菜,一人大约都要花二十文钱左右。
而现在花上约莫十几文就可以吃得饱饱的。当时吃不了还能够带回家蒸蒸再食用。
惯会精打细算的摊贩首先开始习惯性地在武大郎挑着担子走过去的时候,买上一两个馅馒头再加上几个便宜炊饼,权当是一天的吃食。
而阳谷县一些大户人家,诸如知县李大人的家丁每日也必会去找武大郎买上一兜子甜食类的油炸黄金馒头,给自家小衙内当消遣零嘴。
所以现在武大郎往往没出去多久,就得挑着空担子回来再装一次货。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增添多少销量。
本着“有钱不赚是笨蛋”的想法,潘伊怜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她附近这群无事总跑过来跟她献殷勤的邻居们了。
一开始,她还有些不清楚状况,为什么人家莫名其妙地就开始对她表示好感。
但是几个照面之下,渐渐开始明白过味来,原来是看中了上回去王婆家无意中露了那一首做菜的“逼格”!
看她竟然分文不取地给王婆帮厨,也想着,如果家里遇到红白大喜事的时候也喊她过来帮一手,在远方亲戚面前长长脸面,享受一下“超规格”待遇。
真是各个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啪啪作响!
不过,这也恰恰为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们不是一直很想占她的便宜么?
她这次就明目张胆地让他们占!
“大娘子,你看这面揉的火候到了吗?”
李氏一面奋力地揉着案板上的面团,一面侧首问道。
潘伊怜扭过头望了一眼,伸出一根手指,摁了摁松软度,“还差一些”
她不管揉面,但是她却能感知到面团是否到了火候。
李氏是她一眼便看中的人选,可能自家丈夫做的生意实在是有些放不到台面,也经常受到他人的冷眼,所以瞧着自己的目光便多了几分友善。
而且当初也是李氏首先给她递出和善的信号,从性格上来讲,要比其他几个要安分老实的多,相处起来不累,又见她几日往自己这边跑得勤快,索性就请她每日辰时来武大郎家一起跟她做馅馒头。不过只让她揉面,洗菜,切菜。
做馅放料这种事一直全权掌握在潘伊怜的手里,完全保密。
潘伊怜也不曾让李氏免费干活,不管有没有卖得出去,只要每做出三个青菜馅馒头,或者是两个肉馅馒头,就会给她两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