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朱门风流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坑灰未冷山东乱

第二百一十八章 坑灰未冷山东乱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此山东虽然不是彼山东,但张越好歹看过一些历史演义,深知这山东是造反的温床起义的摇篮,从梁山泊到白莲教弥勒教,总之大大小小的造反要多少有多少。就拿如今来说,山东的光景比河南还糟,盖因前几年瘟疫饥荒天灾太多,而会通河和北京城的修建更是征了太多徭役,去岁的雪灾更几乎挖空了布政司的箱底。

如今这垦荒乃是一块看上去诱人的大饼,但要把荒地垦成熟地,这得耗费多少人力?虽说永乐初年山东又迁进了不少人,但毕竟仍是地广人稀,谁会丢下自家已经耕种好的熟地去垦荒?然而,有了那耕牛和种子,却毕竟颇为吸引人,不少家里人丁充足的人家便有些活络心思,那些家境富裕的大户更是怦然心动。

张越在接到布政司的公文之后,更是带着下头属官开始着手安排流民屯田。这屯田戍边乃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推行的定国之策,如今乃是太平盛世,边疆要招募屯田的民众就不似天下大乱初定时那么容易,况且官府朝令夕改,百姓开始屯田就被圈死在了那些官田上,因此往往令一下应者寥寥。

而山东虽说困于天灾,但北从辽海,南到青州,潮水每日冲积,淤积了无数可供耕种的肥沃之地,况且又不是常常打仗的边疆,屯田令一下倒是有些人应募。待到官府建了第一座屯田农庄,发了口粮农具,安排了耕牛。总算是恰恰赶上了春耕。

由于垦荒和屯田都是杜桢上奏朝廷施行的善政。因此张越也暂时顾不上其他,一心一意谋划安排此事,成天便带着差役在青州府境内转悠。一头要安抚屯田的贫民,一头要联络各家大户,更要打点种子耕牛等等一系列地事,以免商人差役滑胥中饱私囊。不过半个月,他那圆圆地下巴便冒出了尖来,连给祖母的寿字图都是忙里偷闲匆匆写就。

不垦荒不屯田的也不打紧,从几个村开始试点,那互助的构架渐渐搭了起来。淄河店村里一下子多出了官府出借的四条耕牛,都是健壮体格。和之前那头老得快死了的官牛大不一样。如今村民推举地章程还没定,便是老杨头主管这些,几天忙碌下来,他这瘦削的下巴越发尖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嘿,谁能想到那个年纪轻轻的小相公就是咱青州府的同知大人。对着那样的场面照旧丝毫不怵。说出来地话一套一套,听着就是让人信服。那天还有几个闹事的。结果他一不打二不罚,三两句就让人消停了!啧啧。不愧是大家气派……”

“爹,你这说够了没有!你成天就是唠叨那几句话。那位小张大人只怕耳朵都痒死了!”

杨狗儿这几天被说得脑仁子痛,如今只得没好气地打断了老爹的唠叨。只不过,这官府以前办事情拖沓,这一回却是前所未有地雷厉风行,他倒是对张越生出了一丝钦佩——但也仅仅是一丝,因为一连几天他竟是被老爹操练得和牛马似的。如今家里几块地耕了三分之二,他还得监督着那些借牛的人家犁地,成天脚不沾地。

说话间外头已经来了人,正是老杨头的外甥,那天来过一趟地徐二。他进来和老杨头打了个招呼,就笑呵呵地说:“幸好那天在舅舅您这儿得了个准信,告示一出咱爹就看上了村西头地五亩荒地。咱家人口多,往日垦荒没多大好处,这还要交夏税秋粮,如今又有种子又有耕牛可借,正好让老六老七老八那三个小的去好好磨练磨练。”

老杨头闻言自然得意:“所以我就说,只要官府能稍微体恤咱们一点,这日子还是过得!我说老二啊,你以后也安安分分种地,少叨咕那些乱七八糟地事,别给你家惹了祸害!”

徐二一听这话顿时沉了脸:“舅舅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做人得凭良心。那一次娘地病若不是佛母娘娘亲自来看了一回。最后药到病除后竟是不取分文。只怕我娘就没了!官府是官府。会里是会里。我这点分寸还能分清楚。也不会做什么作奸犯科地事!”

瞧见外甥一溜烟出去了。老杨头顿时叹了一口气。那所谓地佛母他也远远望见过几回。看着确实有那么一种说不出道不明地气息。但人倒是极其不错。若不是她舍药治病分文不取。这佛母会也不至于在四乡有那么大名声。可他听徐二说过。佛母会下头地那几个护法却都是争强斗狠地人物。平日把佛母当一尊菩萨似地敬着。如今只怕上头人没什么。下头人心思多。

徐二气鼓鼓地回到了自己家。就看到哥哥把几个身穿灰衣裳地人让进了朝北地一家屋子里。又严严实实关上了大门。刚刚被舅舅教训了几句。他此时正满肚子思量。见着这光景就朝灶上忙活地老娘问道:“娘。会里那些人又来找大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