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望?”
“……”
“喂,叫你呢。”
“啊?”
公立图书馆的工作台内,戴着眼镜的女管理员正一脸嗔怪地盯着他,陈西望微微一愣神,打量了对方半响,才不确定地开口,“你是——徐静?”
“算你还有点良心,没把我这个小学同学给忘了。”
徐静憋不住笑意,接过他要借阅的书瞄了几眼,“哟,《古代风俗人情鉴赏》,够文艺的啊,我记得你以前在班里数学特好,后来不是还考上了理工大学吗?怎么,突然转性子想当文艺青年啦?”
“我就闲着无聊,随便看看而已。”
他当然不可能跟徐静说自己这是为了收集建造梦境世界的素材,只能干笑两声应付过去。
印象中这个女同学虽然名字文静,可性格却有点唧唧喳喳的,没想到毕业后居然在图书馆工作,命运的安排有时候真是离奇。
不过很显然,一向八卦的徐静可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他,几句寒暄过后,她一边在电脑上登记资料,一边状似漫不经心地问,“哎,那你毕业后在哪工作啊?这些年都没见着你,同学会也不来参加。”
“就S市呗,不过现在也辞了。”他抓抓头发,“现在打算在家里做做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徐静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那也挺好啊。”
在常人眼中,自由职业就代表着不稳定,提起自由职业者,要不就是到处拉投资拉赞助的艰辛创业者形象,要不就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白日梦患者,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作家。”
想到这,她颇有些同情地看着自己的老同学,“那你女朋友找了么,咱这岁数也老大不小了……”
天呐,饶了我吧……
陈西望看得出徐静对他并没有什么恶意,人只是单纯的大嘴巴而已,但他还是不喜欢这种被窥探隐私的感觉,毕竟两个人多年未见,彼此也不熟悉。
勉勉强强又含混了几句,他抱起终于登记好的书籍,从图书馆落荒而逃。
回到家后,他吃了一碗冰镇绿豆汤,立刻关上房门,开始专心研究起自己这些天搜集的素材。
这些资料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实体书籍摘录的,还有他从别人口中道听途说的,全部都是关于我国古代的传说。
身为华夏人,他还是有些情怀的,第一个想要认真构建的地方,自然要充满中华悠久文化的韵味。
一番考虑之后,他最终选定了一个主题——桃源乡。
桃源乡出自《桃花源记》,为陶渊明晚年所做,是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名篇。
文中描述了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捕渔人,乘船经过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顺着溪水,在桃林尽头发现一个山洞,由此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村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作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捕渔人被热情的村民们设宴款待,得知他们都是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在此隐居,和外界断了来往,一代代地生活耕种,居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陈西望之所以选择桃源乡来构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桃源乡与世隔绝,而且只是个小村子,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很好设计,另一个是它符合了当代人对于田园悠闲生活的向往,毕竟时下各种农家乐的旅游项目依旧十分火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梦境世界中,随着他的想象,一片灼灼芳华,恍若仙景的桃花林盛开在清澈的溪水旁,绽放的姿态浓烈艳丽,似有万种风情等着路人来采摘。
村子里的环境相比于古籍上所描述的田园,则更为理想化,土地肥沃,物质丰饶,不必担心出现饥荒的现象,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可以种地耕田,可以去河溪捕鱼,也可以去山上捕猎,这当然也是为游客考虑,毕竟游客不是真的来这里种田,旅游嘛,自然是体验项目越多越好了。
村民有几十户人家,青壮男子,妇人,老叟,孩童,都参考了古代的普通乡村装束,朴素方便又带着点古色古香的气息,女人们头上戴着布巾,小孩子们或是总角或是垂髫,显得活泼可爱。
这些村民的性格倒是随机设定的,有豪爽的,害羞的,好动的,稳重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朴实善良,哪怕对于迷路到这里的外乡人都非常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