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346章 察举、赀买、考举

第0346章 察举、赀买、考举

“考举?”

次日上午,长乐宫,长信殿正殿。

听闻刘盈道出这个从不曾出现在华夏大地的词汇,丞相曹参、内史王陵,甚至包括太后吕雉的面容之上,都只嗡时涌上一抹茫然之色。

待王陵满是诧异的发出一声询问,又与身旁的曹参面面相觑的对视片刻,终还是王陵先站出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敢请陛下细言。”

“——此考举,当依何能而举,又由谁人保举?”

“所举之士,又当委以何任?”

神情满是严肃的发出此数问,王陵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只悠然涌现出一抹慎重!

多余后世人而言,考举、科举,或许都算不上什么陌生的话题,其优越性也十分显着;

但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却关乎到整个朝堂,乃至于整个天下、宗庙社稷的安定与否!

听出王陵语调中的谨慎,刘盈却也不急,先朝身旁的母亲吕雉起身一拱手,这才正过身,望向御阶下的曹参、王陵二人。

“往昔,国朝举士,不过以太后、天子诏谕强令,以使地方郡县举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又德誉地方郡县之士,进以为朝堂所用。”

“然朕观石渠阁所收录之册,方知自太祖高皇帝元年至今,凡十四岁,吾汉家所举之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合不过百人。”

“更其中,力田独有七十余,孝廉十余,及德誉天下,为地方郡县所敬之贤良方正,竟无一人得举为士······”

语调平缓的将这一串数据摆上台面,刘盈便稍叹一口气,神情满是苦涩的望向王陵,语调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自嘲,和戏谑。

“太祖高皇帝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冠绝青史,位九五足有十二载,亦只得力田数十、孝廉十数。”

“若不另寻举士之法,恐复三十载,朝中诸公亦仍当岁岁苦谏,以求朕调能臣干吏,以事朝堂。”

说到这里,刘盈便稍昂起手,满是苦涩的笑着一摇头。

“国朝,苦士之不足啊······”

听闻刘盈此言,纵是对过往十几年,长安朝堂通过各种渠道录用的官吏人数并不直接,曹参、王陵二人也不由缓缓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刘盈的说法。

——过去十几年,汉家究竟通过‘察举制’获得了多少人才,或许并没有人在意;

但只要谈论到此事,恐怕所有人都会摇头叹息着低下头,给出一个‘几近于无’的结论。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处于封建文明早期的统一政权,汉室的人才选拔制度,并没有后世那么吩咐,也没有后世那么庞大的规模。

恰如刘盈方才所言,如今汉室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实只有察举、赀官这两种。

赀官,其实就是合法的花钱买官,通过缴纳钱赀,来获得一个宫中侍郎的机会;

这个方式,虽然能够获得足够庞大的人才补充,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很少能有成长为朝堂柱石的人。

在历史上,刘汉社稷凡四百余载,赀官之制推行一百五十年余,能从‘郎官’做到九卿以上的,也就是文帝朝的袁盎、张不疑,以及景帝朝的直不疑三人。

而察举,便是刘盈口中的‘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即因种田种得好,而被郡县地方定为榜样的、因为孝顺,而得到周边郡县赞誉的,以及,学问大到足以步入中枢,以为诸国大臣的三人类。

这三者,力田、孝廉二者稍简单些;

——受举力田者,大概率会被纳入少府,从秩四百石的‘农稼官’起步,而后被外放到关中地方郡县,以官员身份指导当地百姓耕作;

孝廉更是简单,单凭一个‘孝顺的名声传遍周遭郡县’的美誉,就可以被纳入少府,经过简单地培训之后,就可以直接外方为县级单位的副职,甚至于某些小县的一把手,即县令。

说这二者简单,倒也不是说成为这样的人简单,而是这样的人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甄别。

毕竟再怎么说,在这个近距离通讯靠嘶吼、远距离通讯靠书信的时代,连‘养望’的技能点都没点出来的华夏百姓,根本不可能刻意营造出某人‘很孝顺’或‘很会种田’的名声。

在这个世代,凡是被举为‘力田’的人,那就必然是能在下田种出上田的产量、在上田能种出上天的产量,且能时刻影响、教导身边人的能人。

至于孝廉,也必然是人品完美到无可挑剔,单是提个名字,就足以让方圆千百里的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这人能处,是个大孝子’的人。

明白过来这一点,再看过去十几年,整个汉室天下才出了七十多个力田、十几个孝廉,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力田、孝廉的要求都如此严苛的情况下,‘贤良方正’这个群体,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甚至即便是遇到了,人家也未必愿意做官。

所为贤良方正,顾名思义,指的是‘贤良’‘方正’这两种人才。

其中的‘贤良’指的便是具有‘贤者’的素养,及良好的能力者;

至于‘方正’,则是品性端正,德行优秀到闻名天下者。

按照《史记·孝文本纪的记载,汉室朝堂对于贤良方正的要求,是‘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单就这直言‘极’谏、‘匡’天子之不逮这两点要求,便几乎指明了‘贤良方正’这个群体的实质。

——国士!

——能一眼看出国家制度的弊端,并直言道出解决办法的治国之才!

这样的人,但凡能被纳入朝堂体系,起步就得是内史、廷尉这样的实权九卿衙门副手,保底也是按照准三公的方向培养!

而通过这个渠道获得任用的官员,随便拿出一个人,也都必然是垂名青史,令后世人如雷贯耳的史前巨擘。

——汉文帝元年,举贤良方正贾谊,聘为博士,迁太中大夫!

——汉文帝四年,举贤良方正晁错,任为太常掌故,兼太子舍人、门大夫!

——汉武帝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公孙弘,聘为博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农门,我的身份竟是王府世子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重生人皇吕奉先围炉三国重生野生时代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寒门妖孽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吾乃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