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数据基础是否科学?从定量得出的基础结论是否适合应用到延伸定性分析上?”杨教授的问题逻辑缜密。
全场鸦雀无声,没想到温和的交流,作为点评人的杨教授居然如此争锋相对,他果然对学术的严谨度要求甚高。
“这确实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如果有详实的数据支撑,我相信林泽顺同学的论文会更出彩。”谭辛平赶紧打圆场,缓和一下现场气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杨教授的点评。”
第二位同学是哈工大的硕士研究生龚志勇同学,他汇报了重工业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介绍了以H市内重工业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为了加以礼仪性的回报,谭辛平也对龚同学的论文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以谭辛平的专业水平,字字珠玑的挑剔,让站在台上的龚同学紧张得回答不出一句话。
“谭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有建设性意见,从谭博士的这个角度来看,龚志勇的研究确实还不够深入,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全场鸦雀无声了一小会儿,见形势和氛围不对,杨教授对龚志勇的论文进行点评,同时,他护短道:“谭老师,你可不要以大欺小哦。”
“杨教授,我哪里敢?这可是你们的地盘。只是对一些模糊的问题进行探讨,还请你们不要误会。”谭辛平微笑地回答。
不是说好的友好交流吗?怎么气氛变得如此紧张?不过话说回来,张小翊倒是佩服起谭辛平厚脸皮有仇必报的行动力来了,是对方先让我们尴尬的,那么在气势上,我们就要打压回去,甚至,不惜被扣上以大欺小的骂名。
谭辛平尖锐的提问让同学们更加关注到重工业企业工作背景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上,也让现场出现了一个讨论的小高潮。张小翊不怎么发表观点,她安静地听着大家各抒己见,也收获颇丰。
江静静学姐为大家进行了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处置案例研究,让大家感叹医疗工作者和医疗部门的社会工作者的不容易。张小翊突然认识到,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社会学中的案例研究还是十分有帮助的,不像全日制研究生,成天关在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的,谈论解决社会问题就是纸上谈兵。
当然,哈工大的另外两名研究生带来的重工业企业员工维权问题与致残家庭社会社会支持也继续在会议室里引发了下一轮的高潮。为什么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不能满足这群弱势群体的需要?有工作能力的致残人员再就业后受到的歧视与不公申诉为何成难题?企业工会看似有型,工人职员离职后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何会被搁置?企业内工会等部门职工权益维护的功能如何发挥得更好?
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人们会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同源,却又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希望看到的和谐社会,还需要社会各方付出很多努力,需要年轻一代的责任心,更需要持之以恒不懈的奋斗。
“最后,我作为F大社会学系教师代表,进行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对策研究分析的报告……”站在台上的谭辛平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准备进行报告了。
“我反对,谭老师。”杨教授提出了反对意见,刚刚热络起来的氛围又瞬间降为冰点。
“杨教授,你要不要给我点面子啊,我这都站在台上了。”谭辛平笑道,虽然他还在请求,但他早已知道杨教授下一步要发作的理由。
“我反对,今天都是学生们汇报,你掺合什么?”杨教授的口吻很坚定,但他老顽童般的样子,好像谭辛平一个不同意,就要开始撒泼了:“你们那边再来一个学生汇报吧。你的论文我基本都看过了,一个博士,本就该有这样的水平,在硕士里汇报,好意思吗你?”
“既然杨教授提出来了,那我们客随主便,听您安排。我就不汇报了,大家如果对我的论文感兴趣,可以去数据库搜一下。”说着,谭辛平关掉他准备的PPT,他对杨教授问到:“那你说,你想听谁来汇报?”
“哦,我看看。”杨教授低头翻阅实践队的花名册:“听说你们队里有一个研一的小朋友,要不就她吧。叫张小翊的孩子,请你上台来分享一下,让我看看你们学校社会学的新生研究力量的实力。”